第246部分 (第1/4页)

鲋泄�木�率盗Γ��枘咽刀H慈衔�暇┓矫娓崭站��肼�宓难�剑�衷谝丫���笊耍�慰鱿衷谌诵乃级ǎ�挥腥讼氪蛘獭�

描难实叮得出这个结论并非空穴来风,他是在南京街头找了起码上百人进行过所谓的调研,他和荷兰派出的使团找到的中国百姓几乎同声表示希望和平永存,再也不希望打仗了。

描难实叮根据荷兰人在台湾岛上的实力分析,认为中国想要打下台湾并非一日之功。那么旷日持久的战争必然会让中国政府无法承受民众的压力而被迫放弃军事行动。

罗剑实在不知道描难实叮在这个时代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也许是中国政府现在没有皇帝让他对中国的政治局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吧。罗剑只能这样去理解。

第三点当然就是经济利益使然。

据郑芝龙说,荷兰人并不准备在台湾与中国打得你死我活,他们的根本原则是让中国知难而退。

罗剑知道荷兰人的这种想法也是利益决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其本质还是为赚钱而成立的,军事实力只是为了保障其顺利的赚钱,打得两败俱伤肯定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

相比较以前明朝的禁海政策而言,南京政府开放的政策让荷兰人这几年开始尝到了与中国贸易的巨大甜头,尤其是中国一些新产品的出现,让荷兰人在东南亚和印度洋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作为重要贸易中转点的台湾也比另一个时空历史上显得更为突出,相对应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在台湾比那时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搞建设。

仅从现在岛上的台湾城和赤嵌城的规模来说,也远比另一个时空里要大得多,这是罗剑根据郑芝龙的报告分析出来的,而在这两个台湾岛上较大的城镇里居住的荷兰人也远比另一个时空历史上要多得多。

有些东西可以搬走,但一些永久性设施和城堡的建设却是没法搬走的,一旦把台湾交还给中国,荷兰东印度公司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他们知道,中国政府是不可能给他们弥补这些损失的。

罗剑知道这是蝴蝶效应造成的,现在真实情况是荷兰人在台湾岛有了更多的经济利益,这才是他们面对中国的强大武力威慑而不愿放弃台湾的最根本原因。

其实罗剑最担心的是荷兰人在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那样的话解决台湾问题会麻烦得多,而且也会付出更多的代价,现在听到郑芝龙的报告,是这些原因让荷兰人决定死守台湾,罗剑也彻底放下心来。

但军事上的准备却一点都没放松,“杀鸡用牛刀”是罗剑一贯的主张,更何况现在国防军的海军力量的确有些薄弱。

罗剑一直认为战争是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最后的体现往往就是军人在战场上的对决。

郑成功和海军舰队的主力全部都在,罗剑肯定认为现在中国在海上的实力远超了荷兰人,但现在他们并不在,那么对于双方实力的判断就得小心谨慎了。

跟所有的中国人一样,罗剑也不想对郑成功的远航舰队做任何不吉利的预测,但远洋舰队不多的军舰数量和这个航线上极为复杂艰难的海情让罗剑也在心底的最深处做了最坏的打算。

也许是这种潜意识中的东西作怪,罗剑作出了不等远航舰队归来就收复台湾的决定。

罗剑的这个决定得到了郑芝龙的大力支持,他一直认为就用“戚继光”号和“霍去病”号就能解决荷兰人,不过当总参谋部进行了一次推演之后,郑芝龙有些傻眼。

总参谋部的推演显示,如果只用这两艘军舰进攻台湾岛,最好的结果是两艘军舰全身而退,但台湾岛依然拿不下来,而运送登陆部队的船只将会损失至少三分之一。最糟糕的结果是两艘军舰被荷兰人用蚂蚁战术造成重大伤害甚至有被击沉的可能。

用少量性能先进的军舰进行护航和对一个防守相对较为严密的地方进行攻击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是总参谋部推演后得出的结论。

现在中国出海的商船基本都是蒸汽船,而这些蒸汽船绝大多数还是带帆的,这就决定了商船本身就有很强的机动能力和速度,而护航时战舰只要让其他的战舰不能接近商船就行,这时候速度优势就充分体现了出来。

进攻一方必须在对方划定或者熟悉的海域进行作战,这让先进战舰基本就丧失了速度优势,简单地说,你是要去打人家的,人家在那儿等着,你跑得再快作用也不大。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两艘战舰上的火力不够,有人提出商船上也有火炮,但这些火炮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