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 (第1/4页)

库伦战役一个多月后,从北京赶过来的大量官员终于赶到了库伦,他们将在这里建立省政府。李定国被任命为蒙古省的第一任省长。

除了布尔布泰和顺治小皇帝还在好陈察哈尔草原上东躲西藏,整个蒙古草原到了这时才算基本安定了下来。

就在李定国和马应魁平定蒙古草原的时候,刘肇基正亲率一军向新疆境内挺进。

一军以汪泽诚的骑兵师为先导,西出玉门关,穿过星星峡,沿着祁连山脚拉开了进军新疆的序幕。

小规模的战斗一直不断,但没有人能阻挡一军前进的步伐,到了九月,楼挺的骑兵师已经抵达衣烈河畔。

罗剑没想到与俄罗斯人的第一冲突会发生在贝加尔湖附近。

战斗是艾能奇挑起来的。二千多蒙古骑兵逃过了贝加尔湖,艾能奇领着二千多骑兵紧追不舍,一直追过了贝加尔湖,蒙古骑兵逃进了俄罗斯人的营地(现伊尔库茨克附近),在勒令俄罗斯人交出蒙古骑兵无果后,艾能奇直接向俄罗斯人的营地发动了进攻。

此战艾能奇把营地的五百多俄罗斯雅克萨骑兵给打得狼狈逃窜,但蒙古骑兵却再次逃脱。

蒙古骑兵继续北逃,给了艾能奇继续追击的借口。随后赶到的俄罗斯军队再次与艾能奇发生激战,俄军不敌再次后撤。

随后赶到的刘文秀与艾能奇合兵一处。两兄弟率六千多骑兵一直沿着勒拿河向北进军,直到后勤弹药补给已经完全跟不上了,两兄弟这才停了下来,此时国防军已经到了雅库次克附近。

在听到刘文秀和艾能奇已经到达了雅库次克附近,罗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与俄罗斯以勒拿河为边界。与俄罗斯平分西伯利亚。

尽管大部分人都不赞同罗剑的想法,但得到了史可法支持的罗剑下定了决心,从北京出发的物资开始源源不断地向库伦运送,又从库伦运到了勒拿河畔。

与此同时,阎应元的三军从东北出发。开始向北推进,到了1652年夏天,勒拿河以东的俄罗斯人被彻底赶了出去,同年八月,与俄罗斯人第一次边界谈判也在贝加尔湖畔启动。

以左懋第为谈判大使的代表团最终与俄罗斯人签订了《贝加尔湖条约》,条约确定了两国以勒拿河为界,至此,勒拿河以东包括北至新西伯利亚群岛,东至白令海峡的大面积土地划入了中国的版图,鄂霍次克海也成为了中国的内海。

1652年夏季,刘肇基亲率一师抵达喀什,楼挺骑兵师也抵达巴尔喀什湖畔,很快就把巴尔喀什湖变成了中国的内湖。

国防军向北的扩张的步伐一直持续到1653年6月,北面的边界终于最终确定了下来,到了这个时候,中国的国土面积不包括西藏在内,已经超过了1500万平方公里,远远超过了另一个时空满清全盛时期的疆域。

罗剑忙着开疆拓土,柳兰这两年为了筹建两所大学也是忙得脚不沾地,一直在北京和南京之间往来奔波。

两所大学的名字最终还是以“兰剑”和“剑兰”命名,内阁会议以除了罗剑之外的全票通过了两所大学的命名,让罗剑既好笑又无奈。

北部边境的态势终于慢慢稳定了下来,罗剑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日本。

酒井忠胜从中国买回了三千支步枪后,日本幕府开始了武力统一日本的步伐。

让德川家光没想到的是,统一行动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大名的激烈抵抗,几乎使用同样装备的大名与幕府军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整个日本列岛开始烽烟四起,日本列岛仿佛又回到了战国时期。

如果说日本还有一块净土,那就只有长崎莫属了。

现在的长崎港已经建设得初具规模,租界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中。为了继续从中国购买武器,幕府不得不把租界的年限延长到了三百年,三百年的期限让罗剑和史可法都有决心把长崎建设成繁华的海外之城。

随着南京日本工作小组秘密成立起来,日本列岛上的战火打得愈发激烈,但不管怎么打,人们发现无论哪一方都不可能占到绝对的优势,当初幕府的军队一直顺利挺进,但随着大名军队武器装备迅速改善,幕府的优势被迅速抵消,随着军事力量的减弱,幕府对日本的统治力也越来越弱。

尽管南京政府的财政状况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罗剑和史可法依旧在以前南明的老房子里办公,只不过对这些房子进行了一些修缮。

随着南京城外第一家火电厂的建成,如今这些老房子里也安上了电灯。

史可法正在办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