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阿富汗游击队,绝对不能和苏军正面抵抗,这几个人,虽然很勇猛,但是,缺乏智谋啊!

“我们走。”奥萨玛回过头来,坚定地和身边的人说道。他坚信,自己来到阿富汗,来帮助伊斯兰兄弟抵抗外族入侵,是个非常正确而且有重要意义的选择。

虽然刚才的射击很猛烈,但是,弹夹里面的子弹,很快就打空了,步枪上传来了空枪挂机的声音。

“射击!”这个时候,刚才被压制得无法动弹的苏军,顿时开始了还击。

跳梁小丑!伏拉米尔看着远处被纷纷打倒的阿富汗游击队员,他对此嗤之以鼻。

苏联统治阿富汗,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这群阿富汗贱民,不知道对苏军的到来表示感谢,反而还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简直就是不可接受。

“将那些游击队员的尸体拉出来,等到了坎大哈,挂街头。”伏拉米尔说道。

扫清了这个威胁,车队再次开始前进。

太阳渐渐落了下去,夕阳的余晖,照阿富汗这片荒凉贫瘠,却又战火不断的土地上。阿富汗人民的悲哀,就是生活这么一个战略要地上,他们自己,又没有强大的国防,注定就是被欺凌的对象。

但是,就这样的一片土地上,一个出身富贵,来自他乡的青年,为了帮助伊斯兰同胞,抵抗野蛮的侵略,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伏拉米尔不知道,他没有继续这片山地,结果放走了一个让他的车队彻底头疼了八年的人。

p:感谢好友

iy

y的打赏!关于伏拉米尔和奥萨玛,这里先铺垫一下,以后,他们也会是很重要的配角。呵呵,奥萨玛这个人,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恐怖分子,而且还是个非常有理想,有血性,有抱负,够朋友的富二代。

第163章 遇刺(一)

埃及,都开罗。

埃及国土跨越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北濒地海,东临红海,地当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海岸线长约2700千米。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埃及是一个交通要地。

埃及的主要人口都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他们主要分布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明的源地之一。'

巨大的胡夫金字塔,干旱的撒哈拉沙漠,诱人的西奈半岛,繁忙的苏伊士运河,这里,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明古国之一。

埃及也一直以阿拉伯世界的老大自居,而且,他们确实也做到了,阿拉伯世界与犹太人的战斗,埃及也是一直冲第一线的。

但是,结局却非常不乐观。

三次东战争,每次都是以阿拉伯联军的失败告终,非但没有把以色列打垮,反而被以色列侵占了许多土地,连埃及重要的西奈半岛,也第三次东战争的时候,丢弃给了以色列。

这让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感到非常震惊。

直到第四次东战争,阿拉伯军队终于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成功挫败了以色列人,突破巴列夫防线以及歼灭以色列190装甲营。但是,仍旧没有夺回西奈半岛。

这位从四十年代就开始从事革命斗争的政治家,终于开始疲惫,埃及虽然有苏联的援助,国力也已经疲惫不堪,而一直与以色列的战斗,也让埃及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埃及想要实现和平,只能通过谈判!萨达特终于下定了决心。

非常庆幸的是,现以色列的总理贝京,是个温和派人士,也主张通过谈判的方式实现和平,如果是以色列右翼分子上台,比如强硬的沙龙,萨达特的愿望,根本无法达成。

第四次东战争后,萨达特总统不顾阿拉伯盟友方面的反对和苏联的阻挠,以其不同寻常的胆识,毅然走上了通往和平的道路。

1977年11月19日,萨达特作出了阿拉伯世界的惊人之举:作为坚定的反对以色列的战士,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萨达特访问了以色列并其议会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说。1978年9月18日,美国的斡旋下,埃以双方签署了戴维营协议。第二年3月26日,又签订了《埃以和平条约》,正式结束了持续30多年的战争状态。

埃及东面的战线结束之后,埃及就可以从令人心力疲惫的战争解脱出来,从而可以有多的精力展本国的经济,将埃及打造成一个大国。

因为萨达特的和平行动,他被授予了诺贝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