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部分 (第1/4页)

靠着远程警戒的米波雷达,来为导弹进行制导,这可是第一次。

对方已经渐渐地逼近了巴格达的上空,也走进了四部米波雷达阵地的中心处。

通过c3i网络,目标信息不断地被传输到了雷达阵地上,伊拉克已经完成了系统整合的工作,将目标信息,传输到了导弹发射车上。

现场的指挥官,终于下达了发射导弹的命令。

顿时,导弹阵地上火光闪动,两个萨姆…11导弹连,四枚齐射的方式,各发射了四枚萨姆…11导弹,而萨姆…10导弹连,也是两枚齐射的方式,发射了两枚5v55r导弹。

“嘭!”发射筒内的燃气发生器,将导弹垂直推出发射筒,在离筒20米时,黑暗中传来了一股亮光,主发动机点火,苏联的防空导弹,采用的是和美国不同的方式,美国的垂直发射都是热发射,在发射筒内,导弹就已经点火了,而苏联的是冷发射,导弹飞出了发射筒之后,开始点火。

两种各有优缺点,冷发射不用设计复杂的排气管道,简化发射装置,而且,在出发射筒的时候,可以借助燃气舵,出来之后就能够转向,而热发射却得点火之后,导弹具有一定速度,才能够完成转向的动作,在对付低空飞来的距离很近的威胁的时候,可能来不及反应,但是,冷发射却有一种风险,如果导弹被推出去之后,发动机没有点火,那么,这种导弹就会掉下来,给发射场地带来危害。

这两种导弹,都是采用初期按程序飞行,中段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飞行末端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由于制导雷达采用的是单脉冲体制,所以,不容易被电磁干扰,但是,因为它的制导雷达无法分辨出隐身飞机的踪迹,所以,只能是在末端也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

一次发射四枚,这四枚导弹,分别在对方飞机飞行的预期航线上,由于美国人的嚣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瞄上了,而且,在投弹的过程中,保持正常的航向和航速,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导弹的升空,现场的人,几乎都屏住了呼吸,这几十秒的时间,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毕竟,这是他们的系统的第一次实战使用,也是第一次打靶,系统的可靠性,还没有测试出来。

萨姆…11导弹的冲压发动机已经点火,带动着弹体,在不停地加速,到达了八千米的高空中,同时,它的速度也增加到了3马赫。

只是,萨姆…11前面的导引头没有工作,它接收不到自己下方的制导雷达的反射波束,雷达波都已经被那架隐身飞机给反射到了其他的方位,回不到它的导引头内。

它在忠实地接收着后面的无线电指令,无线电指令是一束被汇聚的单脉冲波束,就在它飞行的航线上,所以,抗干扰能力比较强,还在正常工作之中。

在预定的空域内,萨姆…11导弹引爆了自己的弹头,重达70千克的高能破片杀伤战斗部,充斥着周围17米半径的空域内。

第一枚萨姆…11导弹,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击毁”隐身飞机。

地下指挥大厅内的人一脸失望,那个目标,仍然好端端地呆在那里。

他们失败了!

米波雷达的精度毕竟还是太差了,虽然采用了联网的形式,成功地发现了对方的飞机,而且捕捉到了他们的飞行轨迹,但是,精度恐怕也得在五十米之外,这种精度,不足以引导到完全准确的位置上。

哪怕是编写程序的时候的一个微小疏忽,都会导致目标方位的变化,只要超过二十米的极限,就会让这种导弹脱靶。

他们不知道,这枚导弹,离自己的目标的误差,有足足五百米!

想要击落隐身飞机,难度是相当大的,否则,美国的隐身飞机,也不至于耀武扬威了。

由于这枚导弹是在目标后方爆炸的,所以,正在专心致志地准备最后攻击的f…117战机的飞行员,没有发现,他们已经受到了攻击。

奥克斯按下了驾驶杆上的投弹按钮,完成了攻击的最后一步操作。

机腹下,巨大的舱门打开,两枚gbu…27激光制导炸弹,先后从弹舱内晃晃悠悠地落了下来。

它不知道,这给它带来了危机。

萨姆…10 的30n6e1相控阵雷达在紧张地工作着,虽然引导导弹的任务是由米波雷达完成的,但是,它并没有松懈,还在跟踪着那个越来越清晰的目标。

突然,雷达操作员眼前一亮,那个目标的雷达反射波增强了很多,让这部雷达,已经能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