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页)

“好好好,爹爹会小心,保证不受伤!”卫昭一边应是,一边把只着里衣的儿子抱起来,抱回床上塞进被窝里,“你乖乖在侯府等着,没事不许去闹情儿,知道么?”

卫崇荣不停点头,再三提醒卫昭,首先要顾好自己,要是他受伤了,他会生气的,起码三天不会理他。卫昭哭笑不得,可还是答应了儿子有理无理的全部要求。

卫昭出门后,君情问他,一个人睡觉怕不怕,要不要到他屋子里去。

看着君情高高隆起的肚子,卫崇荣果断地摇了摇头,说自己睡不会怕的。他虽然喜欢时不时和君华打个招呼,可是和君情靠得太近,敬畏感太强了,还是保持距离好点。

君情没有再问,安排了两个小厮在门外守着,就转身回房了。再说不用亲自出马,他今夜也是睡不着的,带了卫崇荣回去,反而不方便,他愿意留下也好。

卫昭救人去了,卫崇荣也不可能睡得着,他躺在床上,凭着七鳞八爪的零散信息,努力还原前世的真相和分析今天的结果。

一直以来,由于关于姬辛的资料太少,卫崇荣对他也有所忽略,并不认为他是扭转大局的重要人物,可现在看来,事实未必如此。

在卫崇荣的记忆里,姬辛是最后一任长宁王,他出生前便没了父亲,成了遗腹子,生来又丧母,由祖父和继祖母抚养。姬辛七岁那年,重庆长公主薨逝,他被姬婉接到宫里。

再然后,史书上对姬辛的记录就是起兵、失败、身故、夺爵了,寥寥数字,平淡无奇。

姬辛死的时候年仅二十,这个年龄虽然不算大,但是君临、姬玉、卫昭等人,都是十几岁就以副将的身份初上战阵了。姬辛六岁就是长宁王了,除非是完全不堪用,不然卫夙断没有把他闲置的道理,可是永嘉四十八年,卫夙遣君情和鹿鸣出征扶余,愣是没用姬辛。那一役,君情战死,鹿鸣被俘,在卫夙的有生之年,大衍再未发起北疆战事。

最初,卫崇荣想当然地以为,姬辛是不善战的,虽然这跟他养育宫中的背景有些违和,没道理卫夙培养姬辛的方向和君情不一致的。真正让卫崇荣对此产生怀疑的,是他见到霍青阳在姬辛手上全无招架之力。霍青阳是谁,是未来的大将军,个人战斗力爆棚那种,姬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他搞定,不是两岁的年龄优势就能解释的,其自身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可惜有关姬辛的资料实在太少,今天之前,卫崇荣完全不会想到,在君华出生之前,他的双亲遭遇过这样的麻烦。

前世的这个时候,他和卫昭尚在扶余,西城大营的信直接到了君情手里,卫崇荣有理由相信,他亲自出手了,救了姬辛回来,而君华的提前出世,多半也是拜此事所赐。

一个怀孕八个月的孕夫都能解决的问题,他爹不可能搞不定,卫崇荣想到这里,心下稍安,渐渐也有了几分睡意,等他一觉醒来,也许卫昭和姬辛都回来了。

翌日,天蒙蒙亮,卫崇荣就醒了,一边穿衣服一边问伺候他的侍女,秦王回来没有,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卫崇荣皱皱眉头,想去找君情打探消息,得到的回答是侯爷一夜未眠,天快亮时方躺下,刚刚睡着。卫崇荣想着君情也不容易,就没去打扰他,自个儿毫不知味地把早膳解决了。

用过早膳,卫崇荣去问福伯,他说还没有消息送回来。卫崇荣无奈,只得回到院子里练功,一边练一边等。

练完一套拳法,卫崇荣出了一身汗,走到场边擦脸、喝水,却见蒙俊达不知何时来了,手里捧着干净的布巾。

卫崇荣没让蒙俊达伺候,自己拿起布巾擦了汗,又从侍女手上拿过杯子,咕噜咕噜喝了半杯,方问道:“蒙长史,爹爹交待的事情,你都办好了?”

蒙俊达点头,抱拳道:“小王爷,下官正是来回话的。下官已经到少府领了罚,也给薛侍郎府上送过礼、道过歉了,还有那盏走马灯,也查清来历了。”

卫崇荣对蒙俊达领罚和给薛家送礼的事不感兴趣,反正他爹早晚要换长史的,薛家也注定会是对手的,倒是那盏不请自来的走马灯,他有些好奇,便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蒙俊达回道:“王爷猜的没错,走马灯的确是谢家的人送来的,不过不是宋国公府的人,而是宜春侯世子,他听说王爷和小王爷去了摘星楼,特意猜了灯谜,把灯送给小王爷玩的。”

原来是表兄谢秋,卫崇荣了然地笑笑,随即又问:“既然是谢家表兄送我的灯,薛家二公子为何会说我们抢了他的花灯?”

蒙俊达顿了顿,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