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也站到了王渊等人的一边,不再闹事了。

赵构身边本来就没有多少军事力量,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迟迟不愿表态,使得他非常倚重自己身边的这支赤心军,现在看到两位将军都不在闹事而且非常配合他们的政策自然高兴得不得了,不但大加赞赏他们而且还加封了他们的官职,之后便开始放心大胆的执行自己之前考虑好的政策了。

一时间无数的圣旨从金陵发出,飞向了全国各地,而接到信件的人各有出身也各怀心事各有自己的打算。

钟相和杨幺由于距离比较近,所以接到信件也很快,当他们看到这圣旨的时候都不禁被上写的东西感到目瞪口呆。钟相本来只是太湖边的一个富户,他利用宗教活动组织当地百姓,很快就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教主,而在金兵第一次攻击大宋时他就曾经派自己的儿子钟子昂率领民兵三百余北上勤王,可被赵构阻挡回去。

当时他就非常不满意赵构的所作所为,直接率军在太湖起义,而杨幺则是他的左膀右臂,两个人是结拜兄弟,自然要在一起行动,这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一直都打着要北上抗金的旗号招揽了不少英雄好汉,下辖军队也超过五万余,是一直很有实力的军事力量。

赵构这一次是下了血本,直接封钟相为楚王,杨太(杨幺)为韩王,并将他的军队彻底招安成为了羽林军,这让钟相和杨幺都非常开心。毕竟两个人在最开始都没有推倒大宋自立为王的念头,现在朝廷已经认证了二人的身份,他们从叛匪变成了正规军,这已经让他们心满意足了,至于是不是汴梁来的圣旨他们倒也不是很在乎,毕竟他们也说不清楚究竟谁才是正统,所以一看到圣旨马上就同意了招安。

和他们一样的人有不少,这些人根本就分不清楚谁才是真正的皇帝,他们只知道自己接到了皇帝的圣旨,而圣旨当中把他们全都变成了大宋的官员,这可是这些人努力了大半辈子最想要的结果,所以大家自然兴高采烈的同意了。

当然也有一些明白道理的人,比如三方大军的统帅,他们都接到了赵构发来的圣旨,不过和之前他们接到的汴梁圣旨一对比就马上知道谁是正统的了,毕竟人家汴梁来的圣旨上面盖的是正儿八经的传国玉玺,而赵构送来的则不知道是什么玩应。

他们当然都是见过世面的人,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再加上晁节在汴梁和山东战场上连连取胜,这也就导致了这些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按道理说直接投靠汴梁才是正确的选择,但他们同时又担心这个朝廷会重用广西派,而自己则会受到排挤,而投靠赵构则绝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可问题是自己的力量真的可以打败晁节么?虽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宋军和他们交手,但谁都可以从金兵彻底败退看得出来,这支军队绝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就在这些接二连三的问题之下,很多人还想继续选择观望,毕竟到现在为止光看到赵构在不停的运作,而汴梁方面则好像并没有丝毫的举动一般,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战后重建上面了,短短几个月他们不但恢复了不少地方的经济建设,甚至还开始种植粮食了,而这一切却更让人感觉到害怕,谁都能感觉到在这万般的平静之下好像正酝酿着一团巨大的风暴一般,唯一让人不知道的就是这风暴究竟会从哪里开始,会在何时开始而已。

第四十六章梁红玉的推测

韩世忠接到信件的时间也很早,但这么长时间以来根本就没有做出任何决定,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召集自己的亲近部将开会研究这件事,可翻来覆去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好在今天梁红玉也到了,大家也都想听听这个女中豪杰有什么看法。

梁红玉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她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可后来方腊造反时,梁红玉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但由于她精通文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后来在童贯举办的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两个人首次一见钟情,韩世忠也为她赎身,而梁红玉也感其恩德嫁给韩世忠作为侧室。不过韩世忠也好,他的部将也都知道这女人的厉害之处,所以没有任何人敢轻视她的出身,反而都对她尊敬有加,如今这件大事自然都想听听她的意见。

不过梁红玉到了之后,韩世忠并没有召开会议,而是单独和她相见,一见面便把圣旨拿了出来。梁红玉先后看了两份圣旨,然后将它们全都放回了桌上,她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