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相对训练来说,这次护卫轻松多了,不少人心里都当这次一次出外游玩呢。”

陆皓山点点头说:“我也希望这是一次游玩,不过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走商,无疑是虎口取食,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官府,还要一些心怀不轨的人,现在在四川还算太平,出了四川,就得小心了,三哥,那些纠察队员都是新兵蛋子,没有经验,护卫的工作,还要你们多尽点心了。”

“这还有说吗,你的事,就是我袁三的事。”袁三拍着胸口说。

二人正在谈着,赵余庆在赵军的陪同下走过来,跟在后面的赵军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走近了赵余庆行了一个礼说:“大人辛苦了。”

“什么都没干,何来辛苦,赵老族长太客气,来,请坐。”陆皓山笑着站起来相迎,而袁三则是不动声息退到身后,尽显一个护卫的本色。

赵军不用吩咐,手脚麻利地把食盒打开,从里面拿酒菜,只见有烧鸡、羊肉、一条红烧鱼、一碟时令青菜,还有一盘骨头汤,此外,还有一壶酒,还真是为难他了,在这荒山野岭还弄了标准的四菜一汤。

“赵老族长,这是。。。。。。。”

赵余庆笑着说:“这些都是普通小菜,也不是什么大厨掌勺,大人将就一些吧。”

“有劳赵老族长了。”走了一天,就是吃饭是在马车上啃的干粮,陆皓山还真有点饿了。

两人客套了一下,就拿起筷子吃起来,一边吃一边讨论以后的行程,陆皓山提出,要加快速度,现在政局不稳,自己不能长期在外,赵余庆没有意见,马上表示同意,用他的话来说,这一批茶算得晚了点,要是太晚抵达,到时买家散去,就是想卖出高价也不容易。两人可以说一拍即合。

不知不觉中,两人说到关卡的情况,陆皓山有些轻松地说:“依照目前来看,这关卡还不是很严,那些小吏,给点甜头就打发了,还以为很麻烦呢。”

“这些都是小鱼小虾,自然容易打发,我们现在还处于四川的中部,这里检查相对松懈。因为四川是盛产茶叶,运茶的多,就算是官茶,说成商茶也可以,毕竟商茶不需要茶引,一旦出了成都向西走,你会发现,那路越来越难走,很多地方都是羊肠小道。而茶马司和茶叶检验所的人越来越多,沿途卫所也不会放过刁难的机会,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陆皓山这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设卡的公差那么好商量。原来他们根本就没打算查私茶还是官茶,只要说是商茶,要是商贩不配合,就是一点好处也拿不到。一旦出了四川,进入乌思藏宣慰司的领地,只要是茶叶全部都是官茶。到时想赖也赖不了。

难怪听赵敏说过,最麻烦是成都至康定这一段路,因为关卡和卫所众多,而最多风险是康定到拉萨这段地广人稀的路,游牧部落多,劫匪也多,以至很多商贩需要结交一些有实力的部落首领,花钱请他们护送。

“赵老族长,不知哪一关最难?”

“紫石关,那守门的是一个游击将军,姓蔡,我们都称他为蔡阎王。”

陆皓山皱着眉头说:“紫石关?那里不是有一个碉门茶马司吗?我记得你们送来的那份资料,说紫石关是到康定的必经之路,那个姓蔡的游击将军,不会那茶马司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吧?”

这个碉门茶马司陆皓山记得很清楚,在永乐年间,碉门茶马司至用茶八万馀斤,仅易马七十匹,多是病残之马,一匹马要一千多斤茶叶,相对朱重八同志规定下马换茶二十斤来说,简直就是弱爆了,也让那些西蕃笑得合不拢嘴。

“那游击将军姓蔡,名中劲,他原是蜀王朱至澍的亲卫,后托关系在紫石关谋了游击将军一职,而碉门茶马司的茶马副使,也是蜀王的人,两人职责不同,不过目标相同,就是千方百计控制茶马交易,以求为蜀王获得最大的利润,在大明,最大的茶马商,其实是蜀王,也算是近水楼台行得月吧。”

蜀王?

原来这个爱财如命的藩王是最大的卖家,陆皓山记得那段历史,张献忠进攻四川时,官府苦于无钱招募士兵,就想让富可敌国的蜀王朱至澍出一些,可是朱至澍竟然说藩王不能干涉地方,要是拿银子出来,皇上以为他造反呢,逼急了,这位占了成都附近州县的大部良田的藩王说自己穷,只有皇宫一座,要是真需要银子,就拿去当了,据记载成都附近的良田:“为王府者十七,军屯十二,民田仅十一而已”,直至张献忠兵临城下了,这慌慌张张拿出银子来招募人,可惜晚了,那些百姓拿了银子,转身就跑了,城破后为怕受到折磨,这位蜀王携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