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 (第1/4页)

四护卫将棺椁摆放端正,又护送姬发、姜子牙、窦焕一行人出地宫。窦焕在最后边走边向姬发和姜子牙不停地嘱咐:“阴曹地宫出门前不得回望!”

姬发、姜子牙只得从命,待一行三人走出地宫大门,转身见四护卫一言不发,只在宫门里向外轻轻拜了三拜,然后转身进入地宫,消失在黑暗之中。

姬发正要说话,窦焕摆了摆手,示意武王不要出声,然后他拉着姬发、姜子牙两位来到先前磕头的地方,在被鲜血染红的石头上猛然一踏,只见地宫石门徐徐关闭,渐渐沉了下去。

窦焕从柴车上解下马匹,三人各自上了马,沿原路而行。待走出两三箭地之后,窦焕在一棵枯树前勒住马,用力将枯树推倒。只听“吱”的一声响动,但见灵宫之处的两山上突然“雷”声一片,乱石崩飞,尘沙骤起,瞬间便把地宫之处埋没。

姬发拍马上前一把抓过窦焕怒道:“父王灵寝乃后人寄托哀思之所,须年年祭拜,你如此所为教本王如何找寻原址?”

窦焕面无惧色,坦然道:“下官乃是依文王遗嘱行事,并无半点差错。武王若怪罪,可立斩下官于此!”

姬发放开窦焕,泪出两行,只见他低头一带马,独自先行。

三人在路上皆缄默不语,就这样走了一里多地。

这时,窦焕突然停下马说道:“武王、姜丞相二位大人一路多保重,恕下官不再远送!”

窦焕说罢跳下马,向一片树林走去。

姬发、姜子牙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调转马头正在迟疑,只见窦焕在林前停下脚步说道:“武王若不肯原谅下官,可就此前行;若念及下官忠义,三日后可派人将下官就地掩埋!”

说罢,窦焕猛冲几步,一头撞在一棵大树上,顿时头裂而亡。

姬发呼喊一声,早已来不及。见窦焕猝倒在地,满脸是血,姬发一翻身摔落马下,长呼一声,昏厥过去。

这下可急坏了姜子牙,他顾不上死去的窦焕,忙跑过去抱起姬发,又是拍又是掐,忙活了好一阵子,姬发这才“嗨”了一声,哭出声来。

姜子牙也不敢多劝,待姬发哭了一阵子,气息渐渐平和过来这才说道:“武王节哀,尚有千秋大业集武王一身,当保重身体才是最要紧之事!”

姬发捂着胸口说道:“窦焕此举真令本王心痛不已!如此忠良之士,为何本王竟容不得,以至于令他果绝于此?”

姜子牙劝解道:“此皆文王为君知人善任,宽厚仁德,才引得忠良之士皆尽愿舍命报效其知遇之恩。武王当效仿文王为君之道,恪守以仁德治世,则天下心归矣!”

这时姬发突然挣脱了姜子牙,跪伏在地说道:“姬发才疏学浅,不谐治世为人之理,望姜丞相倾力扶助,以成兴周大业!”

姜子牙扶起姬发说道:“贫道受先王故命,又有武王今日子请,虽肝脑涂地,无以为报!”

姬发听罢起身来到树林旁,用宝剑挖了个墓穴,将窦焕埋葬,又在窦焕撞死的那棵树上用宝剑刻下:“忠义良臣,赤心可鉴”四个字。

后来,武王姬发追封窦焕为“效忠王”,本书在此点到为止。

据民间传说:若干年后,这片林中的树剥皮后可见树浆殷红似血,为天下奇。

言归正传。话说姬发回到玄华宫,令棺椁在灵堂陈列三日已毕。到了第三天头上,姬发带领群臣,身着重孝,抬着棺椁送至望虹崖焚化,祈祷文王灵魂升天。之后,又请工匠在姜子牙曾经垂钓的地方塑文王石像一尊,一来用于纪念文王生平,二来以此策励国志。此为后话,咱不再赘述。

再说姬发发送文王亡灵礼毕,见群臣都劳累了三天,皆已疲惫,便下旨休假三天,各自养息。

单说姜子牙回到府中,正打算小憩一会儿,忽闻府中家丁禀报:“门外有两个村姑欲求见姜丞相!”

姜子牙此刻虽然有些疲惫,但有人来访岂有不接之理?姜子牙抖擞精神命家丁将村姑引至前堂会晤。

姜子牙来到前堂刚刚坐定,只见家丁带着两个“村姑”踏入堂门。姜子牙一见来人大吃一惊,慌忙跪伏在地。

来者何人?大家先猜着,后边的故事咱们明天再说。

第九十三章 先锋军出师南征

第九十三章先锋军出师南征

上一回说到:姜子牙一见来人,纳头便拜。来者何人?正是诗琴和精卫两个。若问诗琴和精卫因何事找姜子牙?此话还得从银河天宫说起。

话说诗琴自打在三石宫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