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 (第1/4页)

岳飞闻听跪道:“娘亲教诲,孩儿谨记了,日后绝不敢再犯。”

秀娘又将目光转向岳和问道:“我儿诗文地主他如何品评?”

岳和看了看岳飞,一笑道:“地主言说飞儿他凭此文才,将来必是能食官奉之人,让我们对他细心栽培,以后若科举应试,我们家从此便不必再为他人耕作。”

秀娘听了,他看了眼岳飞,又瞧了瞧门旁的那杆崭亮的银枪说道:“为娘允你弃文修武。不过,习武乃是为尽忠报国,不可倚强凌弱,更不可结交草寇。”

岳飞拜了一拜说道:“孩儿自当卫国为勇,护守一方国土,绝不敢落草为寇。”

各位:说到这,咱再唠一唠岳飞的这杆银枪。大家都知道岳飞手中的这杆银枪是行如猛蛇,天下无敌,那么,岳飞手中的这杆银枪一定价值不菲,花多少钱买的呢?反过来。岳飞卖字又卖了多少钱呢?

其实大家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岳飞卖字总共也就不过半两银子,可是,岳飞的那杆银枪又值多少钱呢?银枪,顾名思义,枪头是银的,大概价值不菲,起码从重量上来说,也不止一两银子吧?其实不然,所谓的银枪其实枪头并不是银的,因为银子太软,不适合用作兵器。说实话,那时候的一杆银枪其实就跟常用的犁耙锄头价格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兵器的枪头是用冰铁打造的,所以看起来白铮铮的耀眼,就跟亮银一般。再就是枪杆,岳飞用的枪杆乃是用藤木修成的。因为藤木有一个好处就是软中带硬,硬中有软,比较有柔性,俗话说叫做宁弯不折。而且,如果在出枪之时颤动枪杆,那枪头立刻就会变得形如梅花,难分虚实。这就是岳家枪的独特之处,又有多少胡人葬身在这杆枪下,现在已经无计可数了。

话说在当时,金兵常常进犯中原,袭扰当地的百姓,因此岳飞便加入了乡里自发成立的义勇军,抗击金军。这支义勇军其实人数并不算多,也就六七百人的样子,可个个都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再加上他们都是本乡本土之人,对地形环境都比较熟悉,因此上他们经常能以少胜多,使得金军只能避开此地,绕道而行。

刚才有人就问了:岳飞不是跟周侗学射的么?怎么又喜欢上了枪?他的枪法又是跟谁学的呢?这话,因为一直都没机会说,这会儿,我老瞎子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两句。

前边咱提到过,岳飞从豪人周侗学射,那么,“豪人”又是何意呢?周侗之所以人称他“豪人”,因为他不仅是弓箭射的好,而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个武艺非常高强的人,所以才被人称作“豪人”。

岳飞跟周侗习武,刚开始周侗只教他射技,后来又传给岳飞一些拳脚功夫和刀法。许多事情往往仿佛都是天命所定,岳飞生来就喜欢枪,可师父周侗却一直都不肯教。这里其实也有个原由:因为岳飞从小学射,而且是左右开弓,这样就练就了一膀子的好力气。大家知道,枪乃是十八般兵器之贼,说的是枪工于巧,精于湛,使的是巧劲,能够四两拨千斤。反过来,枪属于轻兵器,在力搏上就明显吃亏,所以使枪的人要求技艺精湛,利在速胜。从岳飞的条件来说,但凡有力气的人都喜欢使重兵器,像刀、戟、斧、锤等等,这样才能发挥出力量的优势。所以师父周侗他只传岳飞拳法和刀法,是有道理的,这叫做因材施教。可岳飞他却偏偏爱上了枪,师父周侗也一直迟迟不肯教。

一次偶然的的机会,岳飞练罢了一套拳,蹲在一边休息的时候,出于习惯,他顺手拾起一根木棍在地上划划点点地练起字来,写着写着,他突然“笔”端悬空,渐渐飞舞起来。

师父周侗看见,走过来问道:“徒儿是在练字还是习武?”

岳飞将木棍提在手上比划了两下说道:“师父,徒儿幼年便以沙盘练字,似乎觉得书法与枪法有雷同之处。”

周侗往岳飞手上的木棍看了一眼,道:“说来听听?”

岳飞用木棍在地上边写边说道:“师父请看,枪法一如书法,也讲究轻重缓急、虚实相济,还要气灌丹田,一呵而就。”

周侗闻听哈哈大笑道:“想不到我徒未学枪技竟能悟出枪法真谛,孺子可教也!”

就这样,师父周侗才拼自己年迈之余力,悉心传授岳飞一套枪法。岳飞凭借自己书法之所悟,进行了承传和光大,这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岳家枪。

现在咱们再接着说故事。

话说当时金兵常常进犯中原,袭扰百姓,乡里自发组成了一支义勇军。一开始人数不多,也就是百八十人的样子。尽管如此,由于他们都是本乡本土之人,对于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