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月光如水,洒在广袤的原野中,温柔中带着一丝静怡。

不过这种氛围却被原野中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军营破坏殆尽,七万大军连营中的灯火,简直比天上的繁星更加绚烂夺目。

正如路强他们分析的那样,桓伟根本没把路强放在眼里,七万大军缓缓而行,甚至连先锋人马都没有派出。

罗颂带着几名斥候趴在一处高坡的草丛中,仔细观察着桓军大营的分布情况。

其实以罗颂目前的身份,完全可以不用亲自来,不过他深知此战对路强的重要,知道出一点纰漏,恐怕都要让路强万劫不复,所以他必须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报告给路强。

当初他可是和路强两个人就敢闯入桓军两万人马大营的,所以尽管现在桓军有七万大军,却也丝毫没有吓住他。

也正是他经常用这段经历激励身边的斥候们,才让他们从心里驱除了对十万桓军的惧怕。

罗颂知道,此一时彼一时,以目前江陵军的状况,决不能再用他和路强潜入桓军大营的办法了。

观察了一阵后,罗颂带人悄悄撤走,步行了一段距离后,才在树林中牵出战马,跳上马迅速向路强人马的藏身处奔去。

为了此战胜利,路强将仅有的五百骑兵都带了出来,不过此战的关键在于出奇,而不是与桓军硬拼,所以出战的时机和地点都要选择好,不然被桓伟大军围上来,这三千人马怕是都要交代这了。

三千人马藏身密林中,除了负责警戒的哨兵外,其余都在抓紧时间休息。

路强和檀道济二人却没有丝毫睡意,安排完士兵后,就坐在一起研究着地图。

武陵和江陵一样,同在大江南岸,桓伟大军过了巴陵之后,只需朔江而上,就可直抵江陵城下。

“道济,你怎么看?”

檀道济微微一笑道:“大人不必烦心,我观此战不过是照般当年对阵苻坚那一战而已,桓伟?呵呵!恐怕连给苻坚提鞋都不够格”

那是当然了,当年苻坚八十三万大军南侵,被谢玄等人以八万人马杀的大败,那一战之后,前秦很快就分崩离析,不然晋朝这边闹成这样,他们早趁虚而入了。

可自己率领的不是战力强悍的北府军,人马也仅是桓军的二十分之一还拐弯,怎么能同那一战相比?

不过看檀道济的样子似乎已经成竹在胸了。

迎着路强疑惑的眼神,檀道济继续道:“如今武陵的百姓听说桓军将至,几乎都已经逃空,属下预计,桓伟必会入住武陵,而纵观他们一路行来的作为,到时桓军士兵必会趁机搜刮武陵,如果这时我们突然出现,必可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而且我们并不是要一举消灭他们,所以一战即走,以桓伟的多疑,必不敢来追”

“这为一计,另一计就简单多了,属下请令只带五百骑兵,去夜袭桓军大营。属下敢以项上人头保证一战成功,虽不敢保证杀了桓伟,却也要他再不敢轻视我江陵”

第一计不错,第二计却有点冒险了。

其实路强也知道,古代大军行进冲锋,靠的就是一面帅旗。如果帅旗倒了,数十万大军转眼溃败,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只是自己的骑兵实在太少了,实在是折损不起。

正说话间,罗颂赶了回来。

给二人见礼之后,罗颂也不啰嗦,从怀中掏出自己绘制的桓军大营分布图,然后给二人解说起来。

“属下跟了几天,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桓伟的人马虽号称七万,不过显然各不同属,其中桓伟本部人马大约在四万,郭铨一万、司马刁一万、冯该一万,据属下所知,郭铨和冯该原本都是桓玄的忠实手下,所以他们的人马与桓伟的人马泾渭分明,同时这两军似乎也在互相防备着,属下斗胆猜测,不论那支人马受到袭击,另外的人马恐怕都会看热闹”

这就是罗颂出马的重要性,如果是普通的斥候,根本不会对路强做出这么详尽的分析。

连檀道济看向罗颂时,都流露出钦佩的目光。

“这个司马刁是什么人?”

檀道济和罗颂一样,从前都是低级军官,对上层的事知道的少之又少,听路强问起,不由一起摇了摇头。

路强知道这怪不得他们,自己刚刚起家,无论那方面,差的都很多,罗颂能做到这点意见很不错了。

他问及这个司马刁,就是因为他也姓司马,要知道本身这个姓就不多,说不定这家伙也是皇族呢,背弃自己的祖宗,跟着外人造自己家的反,这家伙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