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随着一道道命令从府衙发出,荆州大地也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路强现在几乎可以用脚不沾地这个词来形容他的忙碌,每天要处理军队方面的事物,还要接见各郡县的官员。要不是他年轻精力充沛,估计早累趴下了,这也让他越发感到人才对的重要。

刚刚处理了一批公文,侍卫来报,陶渊明大人求见。

对于这位陶大人,路强也终于想起,后世那首脍炙人口的“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写的,却没想到这位大神不但诗写得好,处理内政也很有一手。

在这次江陵保卫战中,他安定城内民心,组织后勤供应等等方面做得都很到位,所以路强打算重用他,由他担任江陵太守。

原来路强只占据江陵一城,也无法给陶渊明和王镇恶太大的官职,随着荆州各郡县官员的到来,他们也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职责了。

王镇恶已经被路强任命为荆州司马,就象路强要任命陶渊明为江陵太守一样,这两个官职正常情况下都应是由朝廷任命的,不过在路强心中,他自己就是朝廷,想任命谁就任命谁。

而对于路强的这些做法,文武官员们也没觉出什么不对来,因为其他拥兵自重的封疆大吏们也是这么干的。

今天陶渊明不来,路强本也是要找他的,不过也不全是任命他为江陵太守的事。吩咐人传见。

陶渊明很快走进来,躬身施礼道:“见过大人”

“元亮来的正好,我正准备让人去请你呢!先坐下”

路强命人给陶渊明上了茶水,放下手中的公文,从书案后走出,来到陶渊明身旁坐下。

路强身上威势日盛,陶渊明可不敢同他并坐,忙要站起来,却又被路强拉着坐下。

“不用这么拘束,先说你来找我干什么?”

陶渊明是个很有性格的人,说话直来直去,容易得罪人,再加之他是庶族出身,所以尽管才华横溢,却始终得不到重用,要不是他碰到路强,现在还不定干什么呢!

“大人请恕属下直言,大人在处理司马刁的事上,有些轻率了”

听了陶渊明的话,路强不由皱了皱眉头,司马刁阵斩桓伟,说得好听是将功赎罪,可一个连自己主公都能杀的人,路强又怎敢用他?所以在拆散他的军队之后,就将他闲置起来。

却不知道陶渊明怎么跑来替他说话了?

“他去找你了?”

其实陶渊明不是要替司马刁说话,他也十分不齿司马刁的为人,只是觉得路强在处理这个人的手法上有问题。

摇摇头道:“大人应该命他带着桓伟的人头去建康”

可不是怎么地?

路强不由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以请赏的名义派司马刁去建康,即给了司马刁颜面,也可让他昔日的手下安心。而司马刁显然也明白他在江陵不受待见,估计这一走就不会回来了。

这么好的办法,怎么早没想起来?

想到就办,路强立刻命人给司马刁传令,让他带上桓伟的人头代替自己去建康请赏。

陶渊明最欣赏的也是路强这股雷厉风行、做事不拖泥带水的劲,他其实也很忙,提醒了路强之后,就准备走了,却被路强拦住了。

告诉了陶渊明要任命他为江陵太守的决定后,又道:“元亮啊!你也知道,现在政务越来越多,我们的人手不够啊!可否给我推荐几个人才?”

在路强想来,陶渊明能流传千古,应该是当代大儒,身边一定有很多志同道和的人,随便找出两个来,就可以帮到自己了吧!

陶渊明点点头道:“属下有一至交好友,人品才学皆为上上之选,只是家境贫寒,始终得不大中正大人的品评,不知大人可肯用他?”

听了陶渊明的话,路强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站起身,负手望着庭院中那颗枝繁叶茂的古树,好半天才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元亮,你知道我是多么痛恨这项制度吗?只是还不是时候啊!”

陈墨羽不在路强身边,不然听到这话,非得被吓到不可,这项制度已经施行几百年,那里选官不是这么选的?你路强敢质疑这项制度,就不怕全天下的士族门阀都来反对你吗?

陶渊明可不这么想,对九品中正这项陋习,他是感触最深、也最是痛恨的。而路强若真能破除这项陋习,无疑让天下寒门士子看到了希望,也必将得到他们的绝对拥护。

双眼放光地向路强深施一礼,有些激动地道:“得遇明公是元亮之幸,元亮代天下寒门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