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页)

黑夜和地形救了阮明一命,另外韩延之也担心王凯无法控制城中的局面,所以没有再追赶这股溃兵,挥兵迅速杀入郡城中。

这一通大乱,直到天亮,城中的局面才算稳定下来,两千守军只有不足五百随阮明逃出去,其余不是被杀就是做了俘虏。

韩延之对王凯没有纵兵为祸的行为很满意,不过眼见王凯的手下封锁了阮明的府邸,然后大包小裹地走出来,忍不住还是找来了王凯,要王凯给他一个解释。

王凯是路强的亲兵队长,平时虽不敢说狂妄,但那个将领见到他都是客客气气的,还从没被人这么训斥过呢。

听韩延之质问完,忍不住冷冷地道:“如果你的弟兄们在大山中钻个十天半月,你就不会这么问了,这件事我会去同大人解释,就不劳韩大人操心了”

韩延之当然知道王凯的官职虽不高,却不是他能得罪的,而且交趾郡刚拿下,还需要他鼎力配合,以防阮明反扑。

忍了忍怒气道:“王将军,本官知道你和弟兄们都受了不少苦,不过如何奖赏该由大人定夺,你这样纵容士兵,岂不有损大人威名?”

要论讲道理,王凯一定不是韩延之的对手,不过作为一个大兵,又何须讲道理?

冷冷一笑道:“韩大人若觉在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尽可去大人那里告我,军务繁忙,恕不奉陪了”

王凯说完转身就走,只把韩延之气得吹胡子瞪眼,却一点办法没有。

不过正如王凯说的那样,他根本无法同土匪一样的将领共事。于是立刻修书一封,将交趾之战详述一遍后,又委婉地把王凯的行为写了上去,最后希望路强能将王凯调回去等等。。。

让人把信送出去后,韩延之立刻命人在交州境内昭告阮明的罪状,同时要百姓主动提供阮明的下落,抓到阮明者重赏,隐匿不报者,与阮明同罪。

之前同阮明一起对抗朝廷的,念其被阮明蒙骗,属不知情,主动投案者既往不咎,否则也与阮明同罪。

正文 第一百四十章 再起战端

更新时间:2014…9…8 9:28:58 本章字数:3276

路强这些天一直在惦记交州的情况,拿下那里并没什么悬念,只是他怕战争一旦旷日持久,不论对荆州和新占领的广州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

甚至路强已经想过,如果实在不行,就暂时放弃那里,待实力强横的时候,再将之彻底收回。

在连续接到韩延之的书信后,路强知道,自己无需再担心了。

对于韩延之状告王凯的事,路强并未往心里去,士兵在外征战,都需要一种动力,王凯做的没毛病,阮明一心想脱离朝廷,分割国土,没将他家杀的鸡犬不留,已经够仁慈了。不过这种事要是发生在中原汉人中,他就决不会容忍了。

原来路强还想让王凯同韩延之一起驻守交州的,现在看来是不行了,将帅不和,还如何治理地方?那里是阮明的老巢,阮明还没有被消灭,随时都可能反扑,所以必须上下一心才行。

打定主意后,路强一纸调令,将王凯调回,同时却将朱赞派了过去。

朱赞头脑聪慧,又有很强的民族意识,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是可以外放出去了。

安排完这些,就在路强准备启程返回江陵的时候,吴隐之终于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

其实吴隐之完全是可以在京城做官的,只是回了京城之后,他才发现,这里已经不是他想象中的朝廷,皇权旁落,派系分明,没看到朝中做事之人,看到的只是争权夺利。

这种情况下,对皇室忠心耿耿的吴隐之那还有心思出仕辅佐刘裕?相反,不论是通过听到的消息,还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荆、广那边那种勃发的生机,让吴隐之不由生出一丝悔意,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跟着路强呢!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路强请他重新出任广州刺史的信函,按理说这种任命应该是由朝廷出的,可吴隐之清楚,等朝廷下诏令?什么时候不说,到时候能不能抡到自己都说不定了。

于是二话不说,简单收拾一下,就启程赶回番禺。

本来吴隐之是邀王诞同他一起南下的,因为他知道这个好友在建康过的也不如意,谁知王诞也不知怎么了,兴高采烈地一个人跑去江陵了。

也不知道这家伙为什么这么高兴,如果不是知道王诞的为人,还以为这家伙是奔女人去的?

无奈之下,吴隐之只好一个人回番禺了。

路强现在手下不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