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严格来说,路强治下的荆州也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但路强不是桓玄之流,他是真正的帝王,他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今后的长治久安。

但就目前来说,各州府主官和驻军将领,几乎都是路强上任以后任命的,目前虽然也算得上是各司其职,但谁敢保证他们将来不插手对方事物?从而再次形成一股股的割据势力。

路强对古代官制并不是很了解,知道最多的就是明朝的六部、大理寺、督察院,还有大学士等官职。

而这个时代六部的职能几乎被尚书一省就涵盖了,所以一个丞相若再加个录尚书事,就几乎等于大半个皇帝了。

若是路强治下也出了这么个官员,还要他干什么?即便在他这一朝不出问题,那他的后世子孙呢?

桓玄之前的几个权臣都是有这样称号的,所以路强打算以六部取代尚书省,同时取消中书和门下两省,一部分职能并入六部,一部分官职由自己委任,不归属任何一部管辖。知风堂也一分为二,一部分组建督察院,一部分仍从事秘密活动。

当然了这些也只是路强的初步设想,具体操作还要同群臣商议。

殊不知路强刚露出一点口风,却已经让下面这些官员仿佛看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风向标。

谁都清楚,就荆州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杀回建康,路强重登皇帝宝座,那是早晚的事,而以路强的行事作风来看,建康那些官员,显然已经被列入淘汰的名单。

所以若能在这个时候,在荆州这个小朝廷里站有一席之地,那可真是前途无量了。

不过谁都知道路强的个性,所以这种事只是在私下讨论一下,却谁也不敢公开在路强面前说起。

可他们即便不在明面说起,知风堂却不是吃干饭的,刘嗣女在整理了官员们的言论动向后,立刻就秘密报告给了路强。

路强一听,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怒气,这还没怎么地呢!就想着要论功行赏了。

不过气归气,这种事也算是人之常情,况且这些官员自上任以来,为官还算清廉,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随意发脾气,不然今后谁还愿意替你卖命了?

只是也必须对他们加以警告,免得他们把所有心思都用在这上面了。所以路强打算在大婚之前,找个时间给他们上一课。

六部,是为吏、礼、刑、兵、工、户,每一部以尚书为首,辅以左右侍郎,以及下面各级官吏。

这么多官吏不可能都由路强一人任命,他只需任命各部长官,下面官员由各部尚书遴选之后,交由他做最后定夺。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路强初步拟定了一份名单。

吏部尚书、王镇恶,礼部尚书、谢望祖,户部尚书、王诞,刑部尚书、颜延之,工部尚书、原晋安郡太守萧元常、兵部尚书韩延之。

其实兵部尚书这个职位,路强原本是想给何无忌的,不过他最后还是想到了韩延之,因为他要将军队剥离在兵部之外,由他自己亲自指挥,这样不管到什么时候,军队都可以在自己的绝对掌控之中。

这份名单只是初步拟定,也不可能现在就宣布让他们走马上任,毕竟他的身上还披着朝廷任命的荆、江刺史外衣,即便是加了开府仪同三司的权利,却也不能有这么大的任命。那样的话,就同明目张胆地造反没什么区别了。

大婚的新房就是在现在府邸上装饰了一番,有官员也曾提出应给路强建一座新的府邸,不过却直接被路强拒绝了。

现在的府邸他都觉得够空旷了,虽说必要的排场得摆,但住的地方够用就行,弄那么大的房子,家中却没那么多人,那多冷清啊!

不过路强家现在当然不可能就只有那几个女人了,随着四个女人的进入,势必会带来大批陪嫁丫鬟家奴什么的,所以将现有的刺史府兼并出四个院落后,一下就显得小了不少。

这时还有人要进言,却被王镇恶等人拦住了,皇帝将来是要住皇宫地,这地方只会当成一个别院,即便翻修加盖,也要等路强回京之后。

有了王镇恶等人挡驾,路强终于得以将这件事放下。

不过以路强现在的身份,当然是不可能闲住的,婚事有专人负责,家里也有王神爱主持,他每天在前厅办公,除了日常政务,在构思官制改革的同时,也把另一件事提上了日程。

那就是建造关公庙。

自从上次击退秦军的时候,路强就一直惦记着这件事,但后来接踵而至的事太多,让他实在无暇去关注这件事,现在终于腾出时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