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页)

代千秋毕竟是干了这么长时间密探工作,对路强心思的理解,还是能做到一些的。

“陛下放心,微臣知道该怎么做,臣告退”

有了司马休之这个前车之鉴,路强对身边人都很注意,尤其是亲戚,现在虽还看不出什么,但小心总无大错的。

当晚,王诞会同谢望祖一起宴请许谦,两个老狐狸轮番上阵,又是美女、又是好酒的一通灌,直接把许侯爷弄桌子底下去了。

当然了,他们对于许谦提出的盟约一事,只说陛下还在考虑之中,毕竟陛下昔日去救皇后的时候,同慕容云有过一面之缘,所以这件事必须慎重才行。

喝酒的时候,王诞和谢望祖又给许谦上了通民族课,这种课文对许谦来说并没什么作用,却也勾起他对江南风景的向往,于是在酒桌上就答应第二天一起去游山玩水。

第二天、天还没亮,许谦还宿醉未醒的时候,路强已经乘坐一辆马车,悄然离开江陵,直奔濮阳前线。

为了迷惑敌人,路强甚至把心爱的赤兔马都染成了黑色。

南人积弱,这几乎是所有草原人的想法,拓跋珪虽然很看重汉人,但从骨子里也是瞧不起晋朝军队的。

皇帝尚且是这种想法,手下的兵将就更不用说了。

路强君臣、甚至连许谦都不知道,不管晋朝出不出兵,魏军都是要与晋军较量一场的。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 魏军来了

更新时间:2014…9…8 9:29:05 本章字数:3210

拓跋珪四十万大军南下,他亲自率军杀向并州,一举攻克之后,马不停蹄,直扑燕国都城中山。

只是没有人知道,拓跋珪在兵出并州的时候,就已经将一路大军悄悄藏进太行山中,并打通当年韩信走过的井陉小道,而出了井陉不远就是燕国的上党郡。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拓跋珪为什么要在这伏下一支人马?

甚至可以说拓跋珪自己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他只是有种感觉,感觉路强一定会来。

燕国这些年内乱不休,国力早消耗得差不多了,如今拓跋珪挟泰山之势,就是要一举将其灭掉。事实也证明燕军确实不堪一击,在拓跋珪想来,灭燕已经是早晚的事,那么灭燕之后呢?

路强这两年一直忙着内战,根本无暇顾及北方草原之事,但拓跋珪却不是这样,尽管他骨子里瞧不起汉人,但对这个如坐火箭般蹿起的白痴皇帝,却十分感兴趣。

用“奇迹”二字来形容路强装疯卖傻逃出建康,然后在最短时间内整合力量,一举消灭南方所有割据势力的经过,可以说一点都不为过。

拓跋珪向往中原文化,他朝廷的官制,现在已经完全改成汉制,而这也仅仅是开始,他还想统治全天下所有汉人。

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又怎会对路强这样一个中原汉人的霸主、不备加关注呢?

纵观路强曾经单人独闯江陵,后又为救心爱的女人,独自潜入燕国都城这两件事,拓跋珪有理由相信,路强一定会参合进这次的魏燕之战。

战争也好、谈判也罢,可以说都是彼此的延续。

就象路强不相信拓跋珪会止步与灭燕一样,拓跋珪也同样相信路强明白唇亡齿寒这个道理。

如果路强要救中山,必须路过常山郡,而上党郡又是去常山郡的必经之路,这么分析下来,就不难明白拓跋珪为什么要在太行山埋下伏兵了。

可拓跋珪的手下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他的心思,就比如说率领这支人马的大将长孙肥。

长孙肥高大魁梧、相貌凶恶,又残忍好杀,他是知道许谦去江陵的,所以在他想来,在这安排人马,纯属多此一举。

燕国的百姓也大多是汉人,因为汉人的勤劳智慧,所以不论生活在那里的汉人,日子过得都要比草原人强,却不知这也能招来那些不事生产、只知掠夺的草原人嫉恨。

拓跋珪四十万大军南下,奸细、斥候什么的,早撒出去无数,所以在太行山中窝了十余日,没有得到半点晋朝军队的消息后,长孙肥就有些呆不住了,不单是他,下面那些士兵比他更急。

前面不远就是上党郡城,沿途还有无数的村落,得有多少财富和女人等着他们去掠夺祸害啊!

不过长孙肥毕竟不能象士兵那样,把心思随便表露出来,却也急得够呛。

在召集众将商议之后,为了避免将来被皇帝责罚,他们又强自忍耐了一天,这期间也同时再撒出去无数的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