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1/4页)

,越来越红火!”

伙计们都清闲了一阵子,难得又要紧张起来,顿时都觉得浑身都是干劲。到了下午,刻字先生刻的抵用券专用章也刻好了送了过来。赵彩凤在红墨印泥里头蘸了一下,在纸头印出几个字来:“凭此卷可抵铜钱三十文,消费三百文可用。”下面是八宝楼三个大字。黄老板看了一眼,红字虽然明显,但是印章盖在上面,还是觉得小了写,不够一目了然,最后决定让谢掌柜的先抄几张出来,然后再盖上抵用券的红印。

谢掌柜字写的一般,盖上了红印也能看,赵彩凤看着谢掌柜这一般般的字迹,就想起了宋明轩来。他那一笔的蝇头小楷,就跟字帖上刻下来的一样,若是让他抄上个几十份发出去,那些识货的年轻公子们看了,顿时就会觉得这逼格就高了起来。

赵彩凤拿着抵用券发了半日呆,才想起来明天就是宋明轩放寒假的日子了。

古代没有明显的寒暑假之分,但是过年期间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回家,所以书院也就不留学生在那里了,过了腊八,除了一些路远在京城没有亲戚的学生还会留守在书院,大多数人都卷起了铺盖回家过年。这假期一直要放到正月十七,元宵节后的两天。

赵彩凤前几日去刘家找钱喜儿的时候,就听说了他们腊八要放假的事情,因为刘八顺和宋明轩都没回过京城,所以刘家派了下人,给他们送过几次东西,赵彩凤也又做了新的棉袄托刘家的人送了过去,刘家人回来的时候带了一封信给自己,上头居然是一副自己的画像,虽然只是黑墨线条,但看着还真有七八分像的。

赵彩凤见了那东西,也不好意思怪宋明轩了,至少人家心里头还想着自己呢,不然也不会巴巴的托人把这个带回来。

第二天正是腊八,却是这几日难得的好天气,一早外头就升起了明晃晃的太阳,地上的积雪已经化的差不多了。赵彩凤在被窝里头翻了一个身,就听见外头有钉钉锤的声音。

杨氏从灶房里头出来,只招呼钱木匠道:“她叔,去里面吃些腊八粥吧。”

钱木匠低着头应了一声,抬头看杨氏的时候倒是略有些不好意思,只点了点头,放下手里的锤子往灶房里头去。杨氏便跟在他身后,走到赵彩凤门口的时候,只敲了敲房门道:“彩凤,要是醒了就起来吃腊八粥吧。”

赵彩凤只应了一声,人却还窝在被窝里没动。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赵彩凤花银子给家里每个房间都添了一个炭盆,昨晚她烤着炭盆睡觉,总算是睡了一个暖和的觉。这会儿炭盆早已经灭了,所以除了被窝里,外头又是冷飕飕的一片,赵彩凤想起这个就没有勇气爬出被窝。

在被窝里和被子决斗了良久,赵彩凤才忍不住裹了棉袄起身,下身穿着臃肿的棉裤,因为个字不高的原因,瞧着就像一颗中间捆了一道绳子的糖果。幸好这房里没有穿衣镜,不然赵彩凤见了自己这幅样子,铁定是不肯出门的。

化雪的天气特别冷,赵彩凤穿好了鞋袜,走到太阳底下晒了晒,也只有在太阳底下,才能有一丝暖融融的感觉。

今天是八宝楼转型后第一天营业,赵彩凤只宣布晚上一家人去八宝楼里头吃一顿。杨氏只拧眉道:“你带着你叔还有弟妹们一起去吧,我还要去你姥爷店里头帮忙。”

赵彩凤只开口道:“不然让姥爷今天早点打样,八宝楼那边关门晚,如今开的火锅店,主营宵夜,至少要到子时才关门的。”

杨氏正还要推辞,却听钱木匠道:“我戌时过去接你们。”

杨氏本就是贤良淑德的女人,一切以男人为中心,那日和钱木匠交心之后,心里早已经认定了他,听他这么一开口,也只低下了头,小声道:“那,我一会儿去店里,跟我爹娘说一声。”

赵彩凤只偷偷的瞟了两人一眼,怎么有一种钱木匠要见岳父岳母的感觉了。赵彩凤只低头笑了笑,小心翼翼的喝着暖融融的腊八粥。

吃过了早饭,杨氏和赵彩凤一起出了门,两人一同走到了巷口,正要分道扬镳的时候,杨氏只回身道:“一会儿你要是有空,去杜家接一下你弟弟,今儿是腊八,他们族学那边大约也要放年假的。”

这几日赵彩凤忙得晕头转向的,早就把这事情给忘了,只拍了拍脑门道:“差点把这事情给忘了,我去店里头看一眼,就去杜家接人去。”

杨氏见赵彩凤记下了这事情,才放心往广济路那边去了。

赵彩凤到八宝楼的时候,外头早已经张灯结彩的,一幅重新开业的热闹景象,黄老板特意请了一个舞狮队,在八宝楼的门前表扬,引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