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建功立业,男儿志向,他小时候倒是向往。如今,他只想好好活着,活着就有无限可能,说不定哪天还可以找到回家的路。日后他贵为皇后,能人异士只要他真心去请,谁会不来。如果他不跟着萧益走,退一万步说,人家不强迫他回去了。他一介草民,上哪里找能人异士?谁又必须理会你呢?事情匪夷所思,他已经来到此地,不管能不能接受,都是现实。杜启明躺床上,看着睡在地下的萧益几人,心情复杂。为了活命,不仅要保全自己,还得想着法的壮大。事情一夜之间变得脱离控制,偏偏却是现实。杜启明握紧拳头,他想,既然老天把他带来,所幸拼上一回,死而无憾。

第17章 凤还巢1 归途

翌日将近晌午,杜启明几人才悠悠转醒,用完午膳萧益就催促他启程。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只一个包袱。家徒四壁,不过多些离愁别绪罢了。临走,村民们都出来为杜启明送行。虽然相处没多久,但毕竟是他的救命恩人,杜启明有点舍不得,经此一别何年才复相见?尤其是第一个发现他的那个老头,年事已高,只怕此去即是永别。杜启明走到老头跟前,跪下,给他磕了三个响头,于情于理当受此一拜。老头抹着泪哗哗的眼睛,弯腰扶起杜启明。而后,杜启明又给每位村民行了礼,没有他们,大概他早就流落荒野被野兽吃得骨头渣都不剩。

“回去吧!” 马车慢悠悠的走过村口的那座桥,村民们一路跟着,杜启明坐在车辕上朝后挥手,直到视野尽头。没过多久,和荣村到了,与之前一样杜启明亲自拜别村民。一直照顾他的婶子哭得稀里哗啦,她早就把杜启明当做弟弟看。如今便要远去,怎舍得!婶子二话不说,从鸡圈里抓出几只肥鸡硬塞进杜启明的手里,然后婶子儿媳妇儿又从家中拿出干粮给他。杜启明已经收了鸡,哪好意思再拿人的东西,便不住推辞。

婶子故作生气,甚至出口训斥,杜启明无奈只得从命。马车一路前行,婶子还有其他村民都站在村口目送他们远去。杜启明待车厢里,眼圈早已红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如果在现代,哪天想他们了逢年过节就能回去,火车飞机随便你选。可现在,真真是生离死别!就算日后自己再回来,可那些人那些景还一如既往么?杜启明靠车壁上闭眼平复情绪。萧益见他难受,也了解到他乃重情义之人。只是,太过注重却不妥,萧益皱眉。“别难过了。日后您要想他们,打发人去接来便是。” 刘一出言安慰,三人里,就他最明白杜启明的感受,两人某种程度上都是孑然一身。

杜启明睁开眼,对着刘一说了句谢谢然后微笑,虽然对方说什么他没全听懂,但知道是在安慰他。刘一脸红了红,低下头又开始装沉思,他觉得玉人不仅对人和气还相当温柔,虽然这么说好像有点奇怪。“殿下,出门在外需小心行事,老臣便唤您公子,如何?” 萧益转换话题。为了他能理解到位,还拿出随身绢帛笔墨将这句话写下来。

杜启明点点头,也拿起一支毛笔写到:为何大人如此肯定我能荣登后位?字不好看,有些歪扭,不过不影响对方理解。皇后,可不是随随便便做的啊。首先要依礼法,其次整个朝廷进行讨论,最后才能定夺。萧益笑笑,只写:男子为后公子不是第一人,我朝早已有之。避重就轻,杜启明撇撇嘴,这人挺滑头的。萧益再次落笔:从今日起,老臣教您言语。有了语言环境,现在又多了位老师,当他们再次抵达隆城时,杜启明已经可以连蒙带猜的明白他们说的话了。

杜启明记得以前看过篇文章,里面说很古时候汉语音似现代的闽南语。说是大概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大量士族避祸南下,所以今日才有闽南话。不管是不是证据确凿,但至少也是个研究汉语发展的方向吧。那么这个世界又是怎样的呢?杜启明不禁想到他们说话大概也是古音,将来又会如何发展呢?一路上杜启明还不忘问萧益这是何朝何代,可知炎帝黄帝。这些他都憋心里好久了,不敢轻易向人提起。村民大多没什么文化,万一想歪对他起了疑心就不好办了。如今大家都同坐一条船,说出来也无妨。两位圣贤,萧益倒是知道,但当说到周武王时,萧益就皱眉了。当时,杜启明没再问下去而是转了个话题。看来,他是到另外的平行世界了吧。这个世界发展节奏很缓慢,我们都已经2013年了,他们才发展到相当于魏晋时期,因为字体不仅是楷书,就连官职称呼还有社会结构都与那时候相仿,士族同样在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许时间在不同空间是不一样的?虽然他们也是白天晚上与自己的世界无异,但整个流速慢。比如,我们过了100年,在这里他们不过十几几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