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说是要伺候冉闵,玲珑这几日却是连他的面都没有见到。将军不在营中,余下众人自顾自地操练,只留下他一个倒有些无所事事起来。

他白日里没有事可做,便穿了重甲在自己的营房里来回走动,努力适应身上的分量,毕竟今后行军都要身穿铠甲。他向胡六要了一管竹笛,每到傍晚,便在饭厅里给众人吹一曲解闷。这让一众官兵对他的印象好了许多,倒是他始料未及之事。

直到第三天清晨,玲珑早早起身穿戴整齐。今日是正式出征的日子,皇上要在点将台前给众将士践行,并亲自点主帅、先锋、前营、中军、后营等各路将领,分别授予大印。

这一日他们要在南门外站上三个时辰方才能完成出征仪式正式出发。

顶着火辣辣的日头,玲珑只觉得一身铁甲虽隔着夹衣,还是烫得惊人,不多久就已经是汗流浃背。

他眯起眼向着高高的点将台望去。

大赵皇帝石虎居中而坐,看着台下列队整齐盔明甲亮的兵马不由抚须大笑起来:“好!好!好!有如此君威,何愁攻不破建康〖注1〗!”

“陛下神武!”众将立即附和。

“哈哈哈哈……”石虎站起身来,拉过冉闵的手臂道,“那就由闵儿当那前部正印先锋官可好?”

一旁刚接了帅印的龙骧将军孙伏都躬身道:“全听陛下旨意。”

石虎对冉闵笑道:“冉儿,你可以有信心接这先锋官的大印。”

冉闵单膝点地,朗声道:“闵愿为陛下效死!”

“好!果然有乃父之风!”石虎大喜,连忙搀起冉闵,“那此次出征的先锋官便由……”

“且慢!”

只听一声清喝,皇帝右手边的将领中突然站出一人:“末将不服!”

那员大将约莫三十上下,国字脸,剑眉星目,身穿锃亮银盔,外面裹着朱红大氅,全身上下透着一股凛然之气。

他单膝点地跪在石虎面前,朗声道:“末将不服,恳求陛下给末将一个机会,与冉将军争一争这正印先锋官之位。”

作者有话要说:〖注1〗建康:东晋的首都,现南京。

筒袖铠的大致样子:

果然还是感冒了,一连睡了16小时还是没力气写┭┮﹏┭┮

稍后还有一章。

6

6、第 六 章 。。。

石虎侧过头一看,发现出声反对的是自己的心腹爱将李农。

李农出身名门,祖上乃是三国名臣李儒。他年幼时就辩才无双,智谋出众。后来胡人入主中原,有些门阀主张合力抗胡,在中原之地建造要塞堡垒无数,互相援护,以期和胡军抗争,李家便是其中之一。

李家倾尽家财,在上白建立了六座相邻的堡垒,称六合堡,以家族私兵抵抗胡人掠夺长达十余年。其后渐渐不支,一部分族人不得已便与羯族和谈,投降了赵国。还有一部分,包括李农和他的父亲在内则加入了由流民组成的乞活军,后来成为了一支乞活军的领袖。

乞活军顾名思义,是百姓在乱世中乞求活命自保而自发建立的军队。乞活军刚成立时,基本都是在家乡过不下去沿途乞食迁徙的农人。后来又有走投无路的官吏、士大夫、军士加入其中,渐渐发展成了一支战力极强、组织严密的队伍。如今的乞活军中能人异士不知凡几,更有一大批极为出色的将官,李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十八岁的李农已是出了名的智将。

他目光远大,运筹帷幄,常常能比敌军多考虑几步,因而比旁人更能把握先机。他率领乞活军周旋于各支胡军之间,保护当地的汉人百姓。可惜好景不长,在石虎还是大将军之时,赵国的国力已是极强,乞活军的活动范围也愈发窄小。后来石虎亲自率军一路屠村杀镇,终于将乞活军围困在上白东南的一隅。迫于无奈,李农只得同意羯人的收编,从此成了赵国的一员武将。

石虎珍惜他的才华,不但委以重任,让李农成了儿子石斌的大将,更赐予珠宝美姬无数。李农为人谨慎,在归顺石虎之后,处处谨小慎微,从不轻易树敌。他又极能猜测石虎的心思,做出的事件件都让皇帝陛下无比满意,很快就成了石虎的心腹爱将。

李农此时不服自己的决策,石虎心中倒是有几分猜测。

李农去年曾打了一次不大不小的败仗,俗话说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就着他以往的功劳,此事本可以一笔揭过。可是自己几个儿子之间的倾轧愈演愈烈。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当今太子石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