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石鉴闻言不禁面露难色:“这个……冉贼以疆域未靖为由,并没有将虎符交还啊。”

“那还请陛下赐下圣旨,也好让臣师出有名。”孙伏都大失所望,只得退而求其次。

石鉴匆匆写了圣旨,取了随身的玉玺盖了印,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咬咬牙递给了孙伏都。孙伏都验过无误,赶忙把黄绢收入袖中,一挥手让亲信手下先行带着皇帝离开,自己则亲自领兵前去征讨冉闵。

————————————

石鉴颤颤巍巍坐在蒲团之上。

兴许是楼高适宜远眺,这一次孙伏都选择作为据点统筹大局的地方好巧不巧竟又选在了如意观!

石鉴不由想起不久前自己是如何在这里将石遵送上了绝路的。突然,他觉得背后一股凉意袭来,猛地一个激灵从回忆中醒来,全身已经尽是冷汗了。

莫不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九弟今日来向自己讨债了?

耳边都是大军厮杀的声音,好似还愈来愈近了。就连不通兵事的他也隐约明白只怕外头孙伏都的战况并不乐观。

他记得很清楚,那天九弟和他最宠爱的妃子坐在这里下棋。不知道他在听到外间越来越临近的交兵之声的时候,心里又是如何想的呢?念及那个素有大志的弟弟,石鉴不由苦笑,起码在临死的时候,那人的表现要强过自己太多了……

不行!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绝路求生!

“开门!朕要出去走走!”前一刻还满脸仓皇不安的皇帝突然从蒲团上一跃而起,狠厉而又绝望的神色吓了两旁的守卫一大跳。

“陛下,孙将军说了,外面兵荒马乱十分危险,陛下还是留在这里敬候佳音的好。”一个红脸的偏将连忙挡住皇帝的去路。

“孙将军?孙将军难道还大过寡人了?朕要出去走走,你们谁敢拦我?!”石鉴满脸戾气,狠狠瞪着面前的武将,恨不能用眼神在他脸上刺出一个血窟窿来。

“陛下!”见石鉴一甩袖子,当胸一脚踢来,那红脸偏将不敢再阻拦,只得眼睁睁地看着皇帝飞奔着冲下了楼去。

“滚开!”

“朕要出去!”

“你们给我滚!”

“朕命你把院门打开!”

不知叱令了多少侍卫,冠帽歪在一边、头发披散的石鉴终于看到了那匹火红的骏马!

神驹朱龙!

“大将军救我!大将军救我啊!”皇帝陛下狼狈地向前跑去,磕磕绊绊地好几次险些跌倒在地,才终于跑到了冉闵跟前。

“孙伏都谋反,矫诏要杀大将军,求大将军速速征讨之!”皇帝的语气中竟还带上了几分哭腔,像是在孙伏都手里吃了不少苦头。

“来人!带陛下回去休息。”冉闵淡淡地说。他甚至没有从马上下来。

远处纷飞的红色战火映衬得他那双漆黑的眸子愈发深不可测起来……

那一夜,邺城下了第一场雪。

一场赤色的雪!

冉闵、李农带兵诛杀孙伏都等一干叛军,从凤阳门到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他随即宣布了在后来的史书中赫赫有名的“杀胡令”——

第一道“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此令一出,匈奴、鲜卑、羯、氐、羌、高句丽等割据北方一时的胡人势力都成为了冉闵要绞杀的对象。

第二道“杀胡令”:与政府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冉闵剿灭了孙伏都的人马之后,心虚的胡人自认为之前作恶过多,生怕将来汉人掌朝得不到好下场,一时间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所以冉闵才下了这道相对开明的命令,任其自行离去。

此令一出,邺城周边的汉人百姓额手称庆,纷纷入城,只恨城门太小,道路过于狭窄。一时间外出者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入内者则欣喜急切如游子返家。

第三道“杀胡令”:其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此令一出,才是真正的大开杀戒!

一日之中,光是邺城便斩首胡人数万。冉闵同时开仓放粮,亲自率领赵人诛杀羯人,无论贵贱、无论男女、无论老幼皆斩之,在数日之内屠杀了二十余万人。尸体堆叠在城外,引来无数野狗豺狼分食。

第四道“杀胡令”:传檄境内,敕各地将领杀胡、驱胡。

从此之后,凡是檄文所到之地,几乎无一日不战。屠杀的范围一下子从邺城扩大到了整个北方,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