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这时候有人从村里出来了,见到了村口的人,先是受了惊一般地转身要跑,然后突然顿住,大概是发现了跟着季衡的亲卫都是官兵打扮,他便镇定下来,然后跑去叫了人来。

来人正是季氏一族的族长季道熹。

跟着族长的还有一些人,不过可以看出,每个人脸上都神情凝重而悲痛。

季衡长跪不起,季道熹过来认出了他,要将他从地上扶起来,季衡抬头看他,道,“季衡巡抚闽浙,竟不能保住季氏小小一族,季衡有愧。”

季道熹眼眶泛红,道,“起来吧。起来吧。”

他说不出更多来,只是死死要将季衡拉扯起来。

兴化本就是文风鼎盛之地,季氏一族在此地都以注重教育闻名,门风极严,故而在这百年之中,就出过了二十多位进士了,现在又出了季朝宗和季衡两名状元,故而季氏一族现如今已经一跃成为兴化第一望族。

季氏一族这般风光,自然也是惹人艳羡和嫉妒的,此次季氏一族的灾难,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有人为故意的痕迹在。

倭寇逃窜至此大约只是偶然,但是没有任何人给季氏一族报信倭寇流窜过来的事情,让季氏一族没有时间去逃难,必定是有人故意的。

季道熹也是进士出身,不过官途不顺,后来早早就致仕回乡,因其一直是长房嫡脉,故而他四十岁出头就做了一族之长,之后算是兢兢业业,将季氏一族管理得十分稳妥。

族中虽然少不得依然是有些矛盾的,但是却没有出过大事。

管理这样大一个宗族,又教育出了一位状元郎,可见其能力。

季衡被季道熹拉扯起来,因喉咙哽住,已经不能再发一言。

季道熹领着季衡进了村子里,先是直接到了祠堂里去祭拜了,然后季道熹领了季衡到了他家,两人这才谈论起来。

季道熹先说了季氏一族遭遇倭寇的具体情形。

因倭寇是趁着夜色到季家村,且没有人前来给村子里通风报信说有倭寇为乱,可能会流窜过来,故而村中竟然是没有任何准备,当倭寇劫掠而来,季氏一族还在睡梦之中,后来发现了倭寇,及时敲响了警报,季氏一族自然也反应迅速,马上就组织了人前去抵挡,并且将老弱妇孺保护往村子中心,只是没想到倭寇人多力量大,而且一路劫掠已经杀红了眼,季家村的男人们哪里是他们的对手,故而死伤惨重,且近村口的那一边的房屋,又被倭寇放了火,被焚毁了大半,因后来朝廷官军追击而来,倭寇便从村子北边突击出去了,并且抓走了几十人。

季道熹这般说着,已经将那写着阵亡之人和被抓走之人名单的册子拿来给季衡看,这名单上不仅写了名字,还写了此人是哪一房哪一户,家住具体何处等,一看就是一目了然。

季道熹捧着这个册子的时候手都在抖,季衡也是心里难受得很。

季道熹又说官兵倒是骁勇,一路追击倭寇,只是倭寇用抓走的妇孺为盾牌,勇悍的赵家军也拿倭寇无法,最后就让倭寇带着人质逃跑了。

季道熹又道,“汪大人同赵将军都说会将被抓走的人救回来。”

季道熹说这句话的语气很淡,大约是并不相信这句话,因为被倭寇抓走的人能够回来的太少了,几乎是不可能。

但是季道熹又补充了一句,“被抓走之人,妇人有十九人,未出阁的姑娘家有十一人,男孩有二十一人。女眷们恐怕会无颜面活下去,即使去救,之后怕是也救不回来了,只是这些男孩儿万望能够救回来。”

季衡知道这个时代士大夫的思想,女人被玷污了就是不该活的,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表示一定会将人救回来。

之后季衡直接问起为何季家村为何没有收到倭寇向这一带流窜的信报,季道熹便道,“兴化知县萧至圣乃是之前阁臣萧政的堂侄,萧阁老同你父亲有些龃龉,萧至圣和咱们族里又闹了些事情,便很有些不睦,这次恐怕是萧至圣故意瞒而未报。”

212、第八章

季衡又去慰问了一番族人,众人虽然都很悲伤,但是也都要挺过来继续过日子,故而死了人的家庭,都在准备丧事,被劫走了人的,倒是过来恳求季衡一定要想办法将人救回来,当然,也有热血的,想要直接去参军剿灭倭寇为族人报仇。

不过季衡并不要这些人去参军。

东南招收的兵士,几乎都是穷困人家的男儿,要身体健壮的,季家的这些男人,毕竟是出自文人之家,远远不能达标,凭着仇恨入伍,到时候恐怕也不能完全服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