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步骑两用的阿拉伯弯刀在中国享有盛名,唐朝诗人杜甫在《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里面称赞阿拉伯刀“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

阿拉伯弯刀是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真正的阿拉伯弯刀都是取印度乌兹铁矿所铸,有独特的冶炼花纹,十分锋利。在中世纪,印度出产的一种叫乌兹钢锭是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每年阿拉伯商人都要向印度进口大量的钢锭用于武器制造。这种钢也叫大马士革钢,也就是铸造型花纹钢,这种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穆罕默德纹,区别于折叠锻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纹钢(包括中国剑、马来刀等等)或者淬火型花纹钢(日本刀),当然,几乎所有古代的花纹钢都是用来制作武器的,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形成肉眼无法分辨的锯齿,使得刀剑更加锋利。

它前端弧度很大,后端是直的。作战时以前部弧形破甲,威力几乎和大斧接近,因其刀刃接触铠甲时,弯刀接触面小,容易砍入,尤其是侵入铠甲后,弯刀刃与铠甲近于垂直,能够继续破入,而直刀与铠甲交角小,阻力要大很多。宿营时用前部弧形的后端反曲砍柴或砍树,也胜过直刀。

关于斩狼之人的身高:过去的尺和现在的尺长度不太一样。我查到了两种换算表,第一种: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23。1cm;秦时,一尺约23。1cm;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三国,一尺合今24。2cm;南朝,一尺约25。8cm;北魏,一尺合今30。9cm;隋代,一尺合今29。6cm;唐代,一尺合今30。7cm;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和现在已经差不太多了);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这表格看着挺精确可信,可当我想到水浒中著名的黑矮子宋江还有六尺的身高,就犹豫了……六尺,按这个表格换算过来已经1米9了,这都算矮子,那高个子的究竟多高啊= =

还有另外一种换算表:

最初在殷商时期,那时的“一尺”很短,还不到16厘米,接近现在的半市尺。

周朝人以手腕到胳膊肘关节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前臂长度)作为一“尺”。这也可以解释,前臂的两根骨头,有一根叫做“尺骨”。然而,人的个子有大小,前臂的长度自然也不一样。所以“周尺”其实是没有统一标准的。目前一般认为西周的1尺为20厘米左右。

到了东周以后,诸侯割据,长度单位也就更加混乱。从现在出土的文物和资料来看,整个东周时期,各国尺度分歧严重。有的地方(如齐国)还在沿用 16厘米的殷商尺,中原地区大多数国家则是以约23。1厘米的为一尺。西边的秦国最初使用的尺有27。7厘米,在商鞅变法后,改用中原地区的尺,即一尺约长23。1厘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定位“一尺”的标准,沿用秦商鞅规定的23。1厘米左右,并颁行天下。从此中国有了全境统一的“尺”。

以后随着朝代更替,“一尺”的长度也在不断变化。例如东汉时候,一尺为23。3厘米。晋朝为24。2厘米。唐朝分大尺、小尺,大尺约30厘米,小尺约24厘米多。宋朝一尺为31。1厘米,元朝为37。4厘米。

到了明清时期,还同时具有营造尺、量地尺、裁衣尺三种尺寸单位,营造尺最小(将近32厘米),裁衣尺最大(34…35厘米)。

新中国建立以后,与国际接轨,正式规定1市尺为1/3公尺,即约33。3厘米。这就是我们如今使用的“尺”。

照这个表格中的31。1厘米一尺算下来,宋江那6尺身高也有1米86了,那些个身高顶丈的……= =

我瞪着这俩换算表看了半天,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决定按照唐朝大尺的标准,即一尺=30厘米计算咱家人物的身高,定成了约莫七尺,也就是2米左右,很高大威猛吧T T

关于鲸油:那啥,其实这就是长明灯的材料。据说春秋时期中国人就开始捕猎鲸鱼了,鲸油一直用来照明,后来还在工业上有许多应用,现在禁止捕猎鲸鱼,鲸油才渐渐退出工业舞台。我也不知道这东西拿来养护刀剑是不是比牛油更好,找不到相关资料,但鲸油这玩意,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容易搞到手,总比牛油金贵点吧……就被我拿来yy了。至于羊油,本来在西北是拿来吃的,味甘、性温、无毒,有补虚、润燥、祛风、化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虚劳、消瘦、肌肤枯憔、久痢、丹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