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3页)

听着张震这话,四周的人有着短暂的静寂,沈文华斜着眼睛瞅着他,张震的老妈一巴掌打在儿子厚实的后背上,〃时间不早了,顺路送文华上班吧。〃

瞧着沈文华、张震瞧着手表上的指针开跑的背影,沈爷爷表情更加怀疑,沈奶奶伸手轻轻拉了他的衣袖一下,回头和老伴对上了然的目光,他不知道该不该吵闹发火。

张震开着车,沈文华静静的坐在前排,两个人无声的在车里,〃你有很好的父母。〃

〃你父母也很好。〃沈文华低声道,〃我爸爸一定看出来了,希望我爸爸不要怨恨我。〃

〃不会的,他们也是希望你幸福,〃张震很自信,〃我一定让你幸福。〃

互视之间,沈文华对张震的自信不知道该不该驳斥,算了,还是顺其自然吧,总不至于这个岁数了还被父亲被打屁股吧。和担忧父母看出来他们关系这件事情相比较,沈文华更费心出国深造的事情,都怪张震大嘴巴,弄得他好像已经站在国外科技的尖塔上似的,怪丢人的。

碰触爱人那不无责备的眼神,张震看着车前的大路呵呵笑,今天他就是故意拐弯抹角告诉沈文华父母他和文华不可分的关系。不就是将来挨老人家几个白眼嘛,到时候抱出家里的两个心肝宝贝就能对抗老人们的愤怒,只要用心,世上又有什么难事呢!

前面的路很宽,车辆很多,只要好好的驾驶就会又安全又快捷到达目的地,张震一如既往的憧憬着和沈文华共同的未来!!!

——完结——

沈文华个性合理性考证

楼下的可别骂我,我不太同意你们的意见。我觉得沈同学的个性和行为是其有合理性的,周大的刻划并不混乱。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人生履历不同,形成的个性自然也就千差万别。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像张震一样乐观,像《晨曦》里的陈素一样单细胞,王峻一样的令人心折。沈同学让我们产生的是心疼和钦佩的感觉:因为他的遭遇,因为他的坚强。

沈同学由于从小生活的环境和父母刻意严苛的态度,以及在学校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当然,还有遗传因素),形成了他不容易相信感情、冷静理智过头的个性,任何事情都要把它解剖开,来上一番精密的分析和计算,最后还要反复的进行论证,必须要找到合理的逻辑才能说服自己,让自己心服口服。他却不知道人的感情并不能用化学试验来分析,也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但是,他虽然理智,却并不是没有感情,只是长期以来他一直用理智把感情的冲动压制住了,并且多年来一直做的很好(从他初中时的遭遇和他的反应就可看出)。然而,当感情被压抑到了一个极限时,它就会自己寻找宣泄的出口,所以在高三时他突然厌学了,所以他与他妻子离婚了,所以他从国有单位辞职了,所以他说自己是〃愤青〃(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感情的人或者一个绝对理性的人会是愤青吗?)。

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懒惰的因子,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发明创造(曾有人说过:人类的发明都是懒人的发明),才有了我们今天越来越先进的世界。而人的天性又是向往着轻松美好的生活的,并对这种生活具有依赖性(过惯了好日子的人,谁又愿意去过苦日子呢?),所以,我们的社会才越来越现代化。那么,沈同学又怎么可能例外呢?

不可否认,沈同学对张同学也是有感觉的。只是这种感觉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又到了怎样的程度?我们的沈同学还没有研究透彻,分析也还没有结果。况且,就算是有了结果,相信依我们沈同学的个性,也还要再仔细的好好论证一番,看看是应该接受或是应该拒绝?接受或拒绝之后又会是个怎样的情况?这些问题的确很让人伤脑筋啊,这个决定也确实太难下了。而,沈同学对目前的生活又有一定的满意度,也产生了依赖,甚或者说是产生了贪念(被人爱着的感觉怎么说都是甜蜜的吧,谁没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呢?),所以他才表现的那么矛盾,那么别扭。

沈同学几十年来形成的观念让他不能轻易的接受这种不为现在这个社会包容的禁忌的爱情(张同学如果没有郑庭轩那么多年的熏陶,接受起来相信也不会这么容易),但他身为科研人员实事求是的理智又不能不让他承认他对张震也是有感觉的。〃张震或许不需要再确定感情,他却非常需要确定自己的的心意到底是什么。〃所以他告诉自己应该〃和张震谈一场有点距离的鸿雁传书式的感情生活〃,让他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冷静的大脑来好好的进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