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对了,还不知几位大师和道长怎称呼!”

一个老和尚指着旁边稍年青一点的和尚笑道:“凭僧是湘西凤凰古庙的弘一和尚,这位是我师弟弘法和尚。我们都是小庙,这次是政府要求我们出山的,不然我们还在山上念佛呢!“

一个老道士也指着稍年青一点的道士说道:“老道是周市梧桐山青松观的观主青松,这位是我大徒弟青石。”

“凤凰古庙,青松观吗?”赵立念道,好像没听过啊,特别是周市的青松观如果有这二位道长在的话那应该很有名啊。

好像看出了赵立的疑惑。

青松老道笑道:“无量寿福,我们这些真正修行中人的道观和寺庙都是很小很不出名的。相反那些世俗中人的道观和寺庙才天下闻名。”

“阿弥陀佛,是啊,现在社会物质充沛,欲望从生,虽然生活条件更加好了,但越来越少的人能坚持苦修了。”弘一老和尚满脸疾苦。

赵立听了也很是感慨,是啊,如果不是自已确实喜欢读书,九年如一日的苦读,也不会有今天的一切,如果现在让随便一个人来八年如一日的每天拿着四书五经苦读,又看不到前涂的情况下,可能会疯掉吧。

儒家为什么会失传呢,这可能是个最主要的原因吧,人心不古啊,现在人心那么多欲望,那有像上古时期人心那么纯洁呢。

人人都为了财富,权力,美色,这几样东西而活,外面的世界看起来花花世界,但内里是怎样,只有自已才明白。

那些有钱的,当官的,穷苦的,真正有几人会内心快乐呢。反而可能是那些一心研究的心都放研究上过的还很开心。

上古时期有圣人教化世人,人心向善,这才造就了百家争鸣的盛世,可惜在圣人消失后这种盛世一下就过了。

好像觉的自已一下想远了,赵立马上又回神过来,和几位道长大师交流起来现代修行界的情况。

“现在修行界主要还是道教和佛教,还有一些比如武道家,阴阳家,风水家,法家,等,但更加多的纵横家,墨家,五行家,都失传的差不多了,几百年没见过他们在世上行走了。在华夏这片大地上大约还有二三千真正修行中人,不过海外华人也有一千多人。其它的都是水货了。”

虽然在上古时期这些百家都是竟争对手,但现在确成了相互扶持的道友了。和尚道士都能愉快的坐在一起喝茶了。

“唉,”赵立深深叹了口气。

第四十五章 论道和龙血

(各位书友,飞土已经每天很努力的更新了,基本上是每天四更,五更了,这差不多是极限了,早上二更下午二更,希望各位朋友看的爽的话支持一下,推荐和收藏都送出来吧。)

赵立五个在院子里喝着茶,感叹着修行界的艰难。

一时院子里都觉默下来。

“对了,我听说在鲁省曲市还有你们儒家孔子一脉的后人流传下来了,就是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传承,虽然没听过他们出过大儒,但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世家,总会有经典吧,”

青松老道突然说道,这个圣人世家还是很有名的,几百年了都一直被各个朝代的皇帝封赏着。

但就是没见他们出过大儒,但几百年来一直在朝堂上顶着圣人世家的名号活的很潇洒。

“圣人世家!传了几千年了,还有这种事!”赵立惊叫道。

这什么世家也太牛了吧,朝代都是几百年一变。

“阿弥陀佛,这个贫僧也听过,曲市孔家,非常有名,一直是天下读书人的像往征,所以不管朝代怎么换,这样当权者一直对这个世界非常优待。只要他们不造反,要钱给钱,还封地。只不过到了现代才没落下来。”

“虽然不能确定是不是孔子的后人,但他们在宋朝后也没再出过大儒了,这是事实。”

“孔子后人,圣人世家,”赵立喃喃道。

他才不管你没不没落呢,能流传几千年的世家,底蕴可想而知,如果家中的藏书一直好好保存的话,那简直就是一大笔富可敌国的财富。

赵立现在就想去拜访一下这个世家,相信同是儒家的份上让他去看一下藏书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他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把儒家的修行之路搞清楚,不像现在在古书上,网络上东看一点,西看一点,自已也迷糊着。

自已一直以为就是独自摸索着,虽然有点心得,但没经过系统的学习,总让他感觉好像差那么一点点。想要在以后的道路上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