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士气旺盛,养精蓄锐这么多年,还不该乘势打出去么?请德、健二公下令,我愿率第八军为先锋,再下长沙,直捣武汉!”

李品仙回桂后,白崇禧鉴于他在唐山的那一段“一龙一蛇”的表演,对他不甚信任。桂军在解了南宁之围,白崇禧擒拿了欲叛的杨腾辉后,即升廖磊为第七军军长,却把李品仙放到龙州去当没有兵权的边防督办。当陈济棠发动“六一”运动时,白崇禧回桂布置响应,除原有的第七军外,又扩充了第八、十五两个军,廖磊仍任第七军军长,李品仙、夏威回任第八军和第十五军军长,直到这时,李品仙才算有了军权。也许,蒋介石知道桂系内部的人事关系,因此又从中插了一杠,在调出李、白的同时,又任命黄绍竑、李品仙为正副绥靖主任。李品仙虽然想升官,但此时却不敢要这副主任的职位,他生怕李、白怀疑他与蒋介石、黄绍竑有什么勾搭,欲取李、白而代之,因此在南京国民政府发出明令后,他除去向李、白表明心迹外,又在今天的军政联席会议上再一次表态,以免受猜忌,因为目下除了死心塌地跟着李、白,他是别无前途的。

“情况不大一样!”李品仙说完后,廖磊跟着发言,“曹操率八十万大军下江南,那时孙、刘联合,诸葛亮在赤壁一把火烧了曹兵。而今广东已失,陈济棠已走,我们没了江东孙权,如何是好?”

“我看还是不要说曹操和孙权吧,目下国难当头,日本对我虎视眈眈,我们只有抓住抗日的牌子不放,死了才有板子埋!”刘斐站起来说道。他和黄绍竑、白崇禧、夏威、韦云淞都是出自百色马晓军旧部,统一广西作战时,他出任过白崇禧的参谋长,北伐军进到南昌以后,他便到日本留学去了,一去七年,直到不久前才回到广西。

大家又扯了一阵,仍无头绪,正是百鸟嘈嘈,鸡啼为定,白副老总还未发言哩。白崇禧低头在一张白纸上写着什么,情绪颇为激动,李宗仁忙问道:

“健生,快说说你的妙计吧,到底是火烧赤壁,还是三气周瑜?”

白崇禧这才收起手中的笔,抬起头来,望了望李宗仁,将那张写了几行字的纸片递给李宗仁说:

“妙计都写在这张纸上,请德公和诸位过目!”

李宗仁接过那张纸片一看,蓦地一惊,但紧接着便把牙齿一咬,唇边拉起两道凛不可犯的梭线,他一拳擂在桌上,说道:“对,就这么办,拼了!”说罢,从白崇禧面前拿过笔来,很、快在那纸片下端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将纸片递给黄旭初,黄旭初很快地也在那纸片下端签了名。顺着轮下去,每个人都签了名,最后由王公度签名后交给了李宗仁。你道白崇禧在那纸片上写了什么奇谋妙计,把大家的心一下子都提起来了?其实,那纸片上写的既无奇谋,也无妙计,而是白崇禧预先为桂系领袖们拟下的一纸讣文!白崇禧见大家都在那上边签了名,便说道:

“蒋介石不以国脉民命为重,以大军压向广西,用武力胁迫我辈离境。我们只有以破釜沉舟之计,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打算,抓住抗日救国的旗帜不放,用持久战和蒋介石纠缠到底,即使失败,也是为了抗日救国,虽败尤荣,发得出讣文,在历史上仍将有一定的意义,将来的太史公,是会公正地记下这一笔的!目下,国人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响彻华夏,正所谓众怒难犯,专欲难成,蒋介石对广西用兵,势必会激起各方面的反对。政治上,我们有利,蒋介石不利。”

白崇禧接着说道:“军事上,我们有十几万正规军,一百余万民团后备军,粮弹充足。广西处在内线作战地位,容易集中优势兵力,灵活运用。我们可把主力集结于桂林、梧州方面,利用有利地形,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蒋介石这时正有事于华北和西北,特别由于张(学良)、杨(虎城)不稳,是他的最大心病。蒋介石解决广西必用速战速决的方针,好腾出手来去应付西北和华北问题。若我们和他拖到底,他是吃不消的。因此,军事上,以持久战对付速决战,我们有利,蒋介石不利。”

白崇禧分析完形势后,按着又说道:“政治上我们要获得各方同情,就必须大造抗日救国的声势。要马上去把李任公请来南宁,准备成立‘中华民国抗日救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资号召;再派人去香港把抗日名将蔡贤初①请来,由他在广西重建有抗日声望的第十九路军。此外,西安张、杨方面,四川刘湘方面,延安中共方面,上海的抗日救国会,等等,都要派专人去联络。“白崇禧最后说道:”刚才为章兄②说得好,我们只有抓住抗日的牌子不放手,死了才有板子埋。但是若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