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周锦岚顿时心花怒放,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说实话,乍一看到这个成绩时,他自己也有些许怀疑。只不过见到方子璞那么真心的为他高兴,再加上小书生平素里恨极了官场腐败、舞弊贿考的做法,他也只好强压下心头的疑虑。如今听了哥哥一番话,得知这样一个好消息,心里竟比吃了蜜还甜。

说来也怪,自从知道自己有实力考得第四后,周家三公子便比以往更加勤奋了。他想着,反正自己被关在家里,小书生是见不到了,还不如多读点书,到了殿试时发挥出色些,好让方子璞对他刮目相看。

只不过还是经不住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每当这时,周锦岚就提笔写一封书信,托了阿生带给小书生。信的内容也简单,胡乱扯些什么“今日早膳喝了两碗粥,厨娘做得有点咸”,什么“昨晚睡觉被蚊虫吵醒,惊觉该是挂蚊帐的时候了”,什么“好久不吃甘饴轩的果子,甚是嘴馋”…直把天上地下的东西变着法儿地扯了个遍,就是不提“我想你”三字。

而那方子璞也是真木讷,每次回信也都是些“甚好勿念”“注意膳食”“切勿贪凉”之类规规矩矩的应答,别说写一句“我想你”了,竟连自身近况也不曾提及一句。害得周锦岚的信送了等于白送,只能每晚抱着小书生亲笔写的那薄薄几页纸,委屈地抽着鼻子入睡。

到了殿试那天,周锦岚终于在保和殿外见到了心心念念的人。

小书生仍是一袭白衣,看起来瘦了些,也憔悴了些,一双大大的眼睛底下是浓浓的黑墨。周锦岚看着心疼:这木头似的小书生,八成是这几日太过用功,别把身体熬坏了才是正经。

但是禁宫里规矩森严,周锦岚不敢上前与之搭话,只得远远地看着。而后按部就班地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到拿到时务策,已经是一个时辰后的事情了。

策问的试题很简单,一共两道,一问南方水患,一问北方政局。周锦岚平素在兄长和父亲那里听闻过不少,正所谓照猫画虎,倒也下笔如有神。

暮时交卷,老老实实跟着人流往外走,本以为能够在出宫第一时间重逢方子璞,却在半当中被老相爷叫住了。原来老爷子也才从宫里出来,看见自家小子站在宫门口东张西望,顺手就把他逮回了家。

一日后放榜。一时间,京城的大街小巷充斥着传报人震天的锣鼓响,真可谓是车声辚辚、马鸣萧萧。传报的停在哪家门口,人们便知是哪家有了喜事,纷纷簇拥着要去一睹新科进士的风采。当然,这只是寻常巷陌人家,高中的人当中也有不少是高门大户子弟,若是到了那时,则该喜煞了传报的,光是彩头都能讨来不少。

相府家的捷报来得早,传报人到府时,周锦岚正在用早膳。

一声长长的“捷报贵府老爷周讳锦岚高中殿试二甲第四十三名——”,叫醒了相府里上上下下所有的男女老幼。

二甲四十三,的确是个可喜的成绩。虽比会试时差了很多,但周锦岚已经很满足了。他本就不是天赋异禀的凤毛麟角,能在短短两个月内以乡试三十一名的成绩考到如今,已是上天莫大的荣宠。就连他两个兄长当年的成绩,也远远在他之下。

此时,父亲大人和兄长们正早朝未归,府中只有老夫人管事。相爷夫人喜滋滋地赏了来人白银各五十两,出手之阔绰,让传报人差点笑掉了下巴。相比之下,周锦岚自己倒是一副宠辱不惊的姿态,此时此刻,他只关心小书生考得如何。无奈当着众人面又不好直接问来人,其实就算问了,他们也不一定知道。

而后的小半个时辰里,相府开始陆续热闹起来。迎来送往的达官贵人间,满声满载的道贺络绎不绝,送来的贺礼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堆满了厅堂。周锦岚一路堆砌着笑脸,只堪堪应付得过来。到得老相爷回府,府里便愈发地热闹,不少带着品级的官员们也纷纷上门道喜,拽着周锦岚说些官场套话,而后在宴席上几杯酒下肚,又开始家长里短地念叨个不停,埋怨自己怎么就没那个命,摊上个如相爷家小公子这般才干的儿子。

恭贺周锦岚高中的宴席一直开到月上东山方才散场。周锦岚喝得有些多,晃晃悠悠地回房,倒头便睡。因为有了老夫人吩咐,谁也不敢去打扰。

这一晚,周锦岚睡得很沉、很香。他做了个梦,在梦里,他见到了许久未曾谋面的方子璞。小书生还是那么好看,一袭白衣,撑一把鹅黄色的油纸伞,站在落着雨的街对面,安静地对他微笑。

第二日一早,新科进士们进宫朝见皇帝。周锦岚头天喝了酒,睡得沉了些,到得便也晚,差点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