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秦畅比赵慎还要小上一岁,一张小脸生得粉嫩可爱,几乎俘获了京中所有太太夫人的心。他咿呀学语之时就曾有人断言,秦家公子聪明伶俐,将来必非池中之物。尽管秦畅声名在外,秦墨斋对于他的教养依旧可以称得上是严苛,秦畅小小年纪就已经在家学里头念了不少书,比许多同龄的孩子要早慧许多。

那日正是深秋,太学里的梧桐叶子纷纷扬扬掉了一地,赵慎百无聊赖,托腮看着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不断清扫着院中的落叶,刚扫完一片露出地上洁净的砖块来,便又有新的叶子覆盖上去,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天。

掌事的太监将秦畅领到赵慎跟前,笑着向他行了个礼道:“三皇子,皇上说了,以后这秦家小公子就是您的伴读了。你们两位小主子今后吃住学习都是在一起的,秦小公子要敦促着三皇子念书,若是三皇子学得不好,小公子也是要受罚的。”

秦畅毕竟只是个五岁大的孩子,第一次进了雕梁画栋的皇宫,心里头有些惴惴不安,不免将昨夜自家父亲叮嘱的话忘记了大半。眼下听见“受罚”两个字,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看向赵慎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敬畏。

赵慎见他两只眼睛黑溜溜的,比那父皇寝宫里的猫眼石还要好看,就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过了一会又觉得那副受惊小兽一般的神情有些可怜,便安抚道:“你放心,我会好好待你,不会连累你受罚的。”

自古皇子们念书,挨打受罚的都是伴读——谁让皇子们是天家血脉,即使是太傅也不敢轻易责罚呢?赵慎见过自己两个哥哥的伴读们,每每自家哥哥惹了事,太傅就会拿着那把厚厚的戒尺打那两个小伴读的手背,那动静,赵慎听着都觉得很疼。他想起那两个伴读,又看看眼前粉雕玉琢的小人,暗道自己可不忍心让这么晶莹剔透的娃娃受罚。

秦畅得了保证,心里略略安定一些。他来之前被父亲叮嘱过,一旦进了宫,就万万不能如同在家里时一般散漫,无论皇子殿下如何,作为伴读都应当在旁敦促殿下学习。秦畅虽然并不全然明白,却也知道,自己此行背负了整个家族的荣耀,万一搞砸了,自己的父母都要受到牵连。

好在眼前的三皇子看起来并不坏。

赵慎的生活忽然有了新的乐趣。他天资过人,一开始不过是因为顽劣才不愿花心思在读书上,如今多了个秦畅在身旁,就收起了那些玩闹的心思,当真安安分分做起学问来,没多久甚至赶上了入学好几年的赵忻和赵恒。文帝对此颇为欣慰,大大奖赏了秦畅一番。只是这些金银珠宝丝毫不能打消秦畅小小年纪孤身离家的惶惑,他不敢表现出来,只好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偷偷啜泣。赵慎心细,知道这事后索性搬了自己的寝具跑去和秦畅同睡,每到那人想家的时候便寻了各种笑话来插科打诨,秦畅渐渐地倒也适应过来,又恢复了在家时生龙活虎的模样。

日子过得飞快,二人天天在一处,不知不觉便由懵懂的稚童长成了神采飞扬的少年。深宫之中管教甚严,经史子集日日在耳边盘旋,管得住言行却管不住一颗渐渐长大的心。太学里不知是谁起的头,找了些民间的闲书来看,几个皇子难得一致,瞒着太傅偷偷传阅,不过是些才子佳人、书生小姐的烂俗戏码,却一个个看得津津有味。只是书到了赵慎手里就变了味——看着里头的美貌娇娥,眼前浮现出的竟是秦畅精致的眉眼,一颦一笑,摄人心魄。

宫里的皇子记事早,十几岁年纪就有教习的嬷嬷送了美貌女子来伺候着,赵慎对这些向来不甚在意,偶尔还在心里偷偷品评一番:这个眉眼不及秦畅俊美,那个身姿不及秦畅修长,总而言之,竟没有一个比得上自家的宝贝伴读。日子久了,赵慎自己也琢磨出不对味来:秦畅这人张扬炫目,哪里有半分女子的媚态?可自己为什么唯独就对这人念念不忘?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卫灵公和弥子瑕的故事,心里才豁然开朗——原来,一直以来,自己心里竟是存了这样的心思。

赵慎随心所欲惯了,既然认定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倒也没有辗转不安,只是郑重地开始思考起了如何同秦畅长长久久地在一块儿。至于秦畅,在深宫内院之中素来谁都不愿亲近,唯独对赵慎赤诚相待,不经意间早已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情愫。

两个十几岁的少年,一个温和俊朗,一个飞扬跳脱,在清冷的深宫里耳鬓厮磨,倒真如同一双璧人般爱意缠绵。自幼养成的默契与别人不同,两人就像是钥匙和锁,每一个棱角都万分契合,严丝合缝地拼接处一个外人无法介入的世界。

这样的日子平静无波,一直持续到文帝在位第十八个年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