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1/4页)

赵慎不置可否地浅浅一笑,仿佛真的毫不知情一般答道:“什么朝廷钦犯值得大哥亲自追到这里?我在此逗留,不过是因为恰好约了几个故人罢了,大哥要说我包庇犯人,实在是平白无故给我安了一个大罪了。咱们虽非一母所出,但到底还有那么多年的兄弟情分,大哥此举未免让人心寒。”

赵忻嗤笑一声,道:“三弟能言善辩,怪不得能讨父皇欢心。不过,在我面前,三弟就不用打哑谜了。那秦家兄弟一个是你的伴读,一个是你的枕边人,他们犯下了什么案子,你岂会不知?再者,即使他们没有杀人,也是带罪之身,早在十年前就应该伏法,三弟是识大体的人,怎么这次竟如此不通透?”

赵慎眉毛一挑,道:“大哥既然知道得那么多,那么也应该了解,秦家本就蒙冤,秦家兄弟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的。”

“三弟这就不对了,父皇知道该伤心了。我来之前曾经受了皇命,不惜一切代价将秦家兄弟捉拿归案,你如此挡在我跟前,岂非让我难做?”赵忻佯装苦恼,眼中却飞快地闪过一丝计谋得逞的快意。

“我有我的立场,还望大哥能够体恤一二。若大哥觉得无法体谅,那便休怪我这个做弟弟的同大哥动手了。”

赵忻等的就是他这句话,话锋一转,便沉下脸色道:“如此说来,三弟是铁了心要明知故犯了?”

说话间,暗处跳出几个身穿劲装的人来将赵慎护在了身后,看那架势,像是宁王府的影卫。赵忻早就听说赵慎在府上养了影卫,连文帝都没有反对,原先还有些怀疑,现在亲眼见到才不得不信。

在明国,影卫和暗卫不同,譬如赵忻府上的那些称之为暗卫,暗卫虽然平时替他办事,但这些人是文帝选拔的,里头难保没有文帝的眼线,赵忻有权利调遣他们做任何事,但同时也要留着心眼防止自己的所为被文帝知晓;可影卫就不一样了。影卫从人选到训练,都由他的主人一手选拔,只听命于一个主子。赵慎在府里养了这些影卫,便无异于有了自己的心腹,对于一个尚未继位的皇子来说,这样的默许实在是天大的恩赐。赵忻看在眼里,更是对赵慎充满了嫉恨。

文帝总是对他充满提防,而对赵慎,却一次又一次地宽容退让。赵忻知道,如果留赵慎在这个世上,那么自己即使在朝堂上付出了再多的心力,那把龙椅也始终轮不到自己来坐。可笑的是自己竟然还曾试图好好表现让文帝对自己改观。

赵慎不欲与他多言,他见几个影卫都来了自己身边就知道方铭已经带着严子溪等人脱离了危险,心里顿时安定下来。他一抬手,潇洒地从腰际抽出了长剑,朗声道:“今日我赵慎实在是不能卖这个人情,就算父皇的御辇在这里,我也不会松口。梁王要是执意抓人,便先过了我这一关。”

一声“梁王”,便摆明了立场是要硬碰硬了。赵忻冷哼一声,挥手示意自己手下的人上去捉拿宁王。赵忻今天带出来的暗卫里不乏他多年的亲信,对自家主子的心思揣摩得十分通透,对着赵慎用的都是不要命的打法,一心只想取对方性命。

两方顿时陷入了混战。赵慎的影卫人数上不敌赵忻带来的人,但胜在武艺精湛,即使以寡敌众,一时间也不落下风。可赵忻这一次也是做足了准备,将手下能够调用的暗卫都带了出来,时间拖得久了,优势仍旧在赵忻这一边。

这都在赵慎的意料之中。他见赵忻一方的人马占了上风,索性看准机会往后疾退了几步,剑花一挽将那些人挡在了前面。几个影卫见状,立刻在赵慎周围站定,形成了一个不大的包围圈,将赵慎护在了最安全的圈子中心。赵慎侧了侧头,低声道:“撤!”说时迟那时快,十几条身影顿时急速后退,梁王府的人猝不及防之下,被他们生生拉开了一段距离。

赵忻见赵慎意欲逃走,眼中杀机毕现,喝道:“追上宁王!否则放走了秦家兄弟,皇上面前有你们通通没有活路!”

一些暗卫们原先还束手束脚,顾忌着赵慎毕竟是皇子不敢下重手伤人,眼下被赵忻一提醒,纷纷回过神来:宁王放走的可是杀了皇室血脉的朝廷钦犯!纵使他身份再是尊贵,上头也还压着一个文帝,要是手下留情放走了宁王,最后倒霉的还不是他们这些人?这么一想,纷纷卯足了劲要捉拿赵慎。

赵慎后撤的速度不减,唇边却扬起一抹计谋得逞的笑容。这条撤离的路线是他和耶律信早就计划好的,前面不远处就是一方断崖,崖下水流湍急,人要是从那里摔下去,不用想都是尸骨无存的了。但也就是这方断崖,成了赵慎现在最后一道王牌。

他并非有意逃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