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频点头,最终肯定是一团混乱。

袁青诀第一次听红月说这麽多话。虽然语调仍旧浅淡,那声音就像是毫无痕迹从耳边滑过似的,但只要一响起来,就让袁青诀注意过去,再也不能抽离。

就像廖德巍一样,袁青诀也知道红月是个疑点颇多的人。但袁青诀并不是裘立他们那种名门正派的武林侠士,原本虚梁殿就未能定性,更何况是现在被赶出师门的他;他能知道的,是红月对他真诚,不以他为不值一提的无名小辈,更不从武林名份来将他归类──红月是以他为友为知交,他们遇见,是冥冥之中的缘。

就像如今听红月跟郭菊山说起内修心丹的胡言,与郭菊山好奇的神情不同,袁青诀听著听著,就觉得红月口中的那些话语根本就是自己说出来的,红月坐在那里,就像是袁青诀坐在那里一样。

说不准他们两个,本来就该是一个。袁青诀想著,忽觉不对,他呆望著红月已经有些时间。红月面孔有说不出的好看,可他好像总是记不住似的,非要等到再见一次才知道那张脸究竟长得什麽模样。

等红月终於应付了郭菊山,袁青诀看他,脱口而出:“‘师兄’你到底是记得熟!有些我都忘得一干二净了!”说完连自己都不知为何要说这样一句。

红月像是上车以来第一次注意到袁青诀一般转过脸来,盯著他许久,才说了句:“你绝顶聪明,只是不用心力罢了。”

反倒被教训了。袁青诀不平,但看见红月脸上神情舒缓起来,更觉得亲切,就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

金岭六十六峰,金岭派独占其间三座山峰,弟子众多,实属武林大派。

也说不清多少代武林盟主是师承金岭派的了,以前据燕平升跟袁青诀说的,这一百多年来就有六位,每一位都功绩显赫,都能在武林史传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段。

如今的盟主张钰晖虽未盖棺定论,但也注定出现在史书之中。出了赤目血魔这麽大的事情,不论江湖中人能否让他伏法,现任盟主张钰晖都会有所记载。据说金岭派内部组织严密,等级森严,一路同行的廖德巍虽辈分小,但资质极高,是小辈们心中目标,也颇得长辈们的喜爱。廖德巍下了马车,让旁人照顾好那些尚且昏迷的人,又向袁青诀这边看了一眼,视线往红月身上扫去──廖德巍生疑,而今直入金岭派大门,是他的地盘,原本收敛著的气息全放了出来,直问起红月先前在江湖上可有作为之类的事情,在袁青诀看来可谓是百般刁难。

红月不怪他,如同一路应付郭菊山那样巧妙绕过,还借用袁青诀在虚梁殿的情形,说他们门中多人都不下山,入夜仍能行进许久。廖德巍的声音被噎在喉咙里,他略想想正似要驳红月,金岭派大门中跑来一位少年童子,对廖德巍说起来:“张大人请几位去曲群峰一坐。”

往前不到百步便是岔道,自然是分别上三座山峰的。袁青诀知道是金岭派门派大气,偶有不屑,而红月看了只字不提,却如同熟门熟路之人,反倒紧跟廖德巍,好像他曾来过此处,还很熟悉。

张钰晖与过去那些金岭派出身的盟主不同,他不单独居住,而是将武林盟约之中各门派的事情,都安排到金岭派上,头一次将“武林正道”与“金岭剑客”的名号联系在一起,如此看来,此人必定有所心计……即将踏入张钰晖在曲群峰上的“定然居”,袁青诀心想张钰晖这等武林人物风貌;悄悄看看身畔红月,却不见他有所好奇。

袁青诀先前只见张钰晖背影,如今直面,不大认识。那是个白面书生一般容貌的男子,脸方肤白,眉眼细长,天庭饱满,到了中年略显福气,看见廖德巍自然流露出一种对晚辈的慈祥与爱惜,看也知道他为人必谦谨,与人为善。

“德巍此行必有收获──且先听你绍介这几位武林侠客吧。”张钰晖微笑,颇有风度。

──与袁青诀在荡雁谷见著的那个背影完全不同。张钰晖右边袖子空著,行事均劳左手,一番招呼,袁青诀才挤在郭菊山後面进来,探看过去,不觉疑惑。那种沈於夜色之中的戾气竟全然不见,真不知张钰晖将它藏在哪儿!

但袁青诀很快就感受到张钰晖的威严──当红月随他身後进来时。廖德巍一一介绍同行之人,正看袁青诀站出来,等廖德巍说他名姓出身时,张钰晖的眼睛忽地紧张起来,越过袁青诀的身体,直直地盯著他是身後的人──红月。

那目光,摆明是曾经有些熟悉……袁青诀正猜度著,就看张钰晖的面孔冷了下来,彻骨的寒气,却丝毫没有阴森的感觉。

“曲群十六阵!拿下此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