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一面不见,一物不收,只靠女红针指养活自己,还有……后来的你。”

凌玉城早已心神激荡,站在当地,哽咽不能成言。睿王也不看他,靠在桌边,眼神悠远,自顾自地陷入了回忆之中:

“本王那时候刚刚出宫开府,年少好奇,也悄悄溜去看过。那时候你已经生了,柴门陋巷,本王隔着窗子看你生母荆钗布裙,桌上一灯如豆,低头推动摇篮,轻轻哼着歌哄你入睡……本王自小丧了母妃,当年看到那一幕,才知道什么叫做家,什么叫做母亲……”

他忽然重重吐了口气,收回心神,推过桌上一个锦匣:

“看看吧。”

锦匣长才盈尺,秋雁芦花锦的面子,箱盖、四角白铜包镶,全身光素,葆光莹润。揭开来,一轴不过三尺高下的的立轴,装裱精工,檀木轴头触手光润,显然是常常被主人把玩。凌玉城慢慢展开卷轴,画纸微黄,显然已经久历岁月,却保存得依然完好,纸上一位女子侧身而坐,低头推动摇篮,微微含笑,神情慈爱。因是侧面朝着窗子,只能看到她并未毁去的半面,秀美温柔的容颜,赫然便是幼年记忆中母亲的样子!

睿亲王雅擅丹青,朝野知名。然而,这时候凌玉城早已没有心思去管什么形神皆妙,什么气韵生动了。画中人慈爱容颜宛然熟悉,依稀便是幼年依依膝下,母亲手把着手教他认字描红,微笑着听他背诵诗词文章。在外面打了架、受了委屈回来,母亲停下针线把他揽在膝边,手执半旧丝帕为他拭去额头汗水,目光中半是气恼半是心疼……

“……娘!”他低低的喊。

一滴泪水打在手背上,凌玉城这才恍然惊觉,双手微微发抖,收起画轴供在了墙边高几上。转过身,一言不发,对着睿王拜了下去。

“你生母也是硬气,靠着刺绣缝补,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你带到七岁。然而那年京城大疫,你生母染了病自知不起,你父亲又带兵在外……她无处可以托付,带着你到了敬敏长公主府上,在府门口跪了整整一夜……一代红颜,香消玉殒。”

“你生母……曾经发过那样的誓言,要把你送回给你父亲,对她来说,一定比死还难过。可是她为了自己的儿子,纵然把你送给嫡母,也希望你可以活下去——哪怕仅仅是活下去。为了这个,她可以含羞忍耻,可以违背誓言……她只希望,她用命换来的儿子,可以活下去。”

“为国忍辱,并非贪生怕死……你生母在天有灵,定当知你谅你。”

“就当本王,为了祖宗庐墓,求你一次罢。”

“……若非十七年前受了云阳侯爵位,得以入宫受教,也没有今天的凌玉城。覆载之恩,粉身难报。”良久,凌玉城慢慢从生母画像前转过头来,玉雕一般的脸上泪水纵横,眼神却是亮得让人心惊,“不能为陛下扫穴犁庭,恢复故土,是臣无能。既然是为了迎还二帝梓宫,臣不得不忍辱相从——”

他屈膝拜下:“只是,臣有几句不知进退的话,还求王爷为臣上奏天子。”

“……你说。只要是本王力所能及的事,本王一定为你做到。”

“其一,此去北凉,是臣一人之事,不敢因此上辱祖宗。求王爷为臣上奏,恳请陛下另择贤孝子弟承先父祭祀。至于我——还请王爷做主,召集族中耆老,开祠堂把我宗谱除名。”

“……宗谱除名?你何苦?”

“王爷,辱宗之子,还能指望再受凌家香火不成?”

“你……唉。”睿王长长叹了一口气,一瞬间,这个方当壮年,气度高华的贵胄亲王,伛偻得竟像是一个七旬老人:“随你吧。其二呢?”

“其二,臣闻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求王爷为臣上奏,臣此去,愿求取去年成书的《古今文献大成》一函,为陛下教化黎庶,转移风俗。”

“你也太小心了,这也要特地求上一遭……唉,也怪不得你。”

“其三,此去北朝,只怕今生永不能睹虞阳风物。臣有几个从人家仆、一些随身动用的东西希望能一并带走,日后天长地久,聊慰故国之思……还求王爷成全。”

“另外,求王爷传话给北凉天统皇帝,我有一句话要当面问他。”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不用当真)

管家:王爷,二十几年前您就亲手画了这幅画?

睿王:怎么可能?本王像是那种隔窗偷窥的登徒子么?

管家:那这画——

睿王:(喝茶)松竹轩做旧的本事当真不错。明儿发他们双份赏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