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大伯一家好多了。

“婶子,嫁给谁都一样,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世上有多少散尽家财的便有多少白手起家的,凡事无绝对端看个人的造化罢了。”杨生并不在意别人怎么说他,不过是说他是去还债的也好,说是撞了大运的也罢,总之那都是别人心情不同时的一些闲话罢了,何必去理会呢?

杨生从小性子就沉,小时候也就罢了,长大之后很少和村里人走动,所以村里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也就是,杨生是个软蛋最好拿捏了,近二十岁的人还不见家里给他寻亲事,他也能乖乖留在家里做苦力。如今听杨生这么一说,那村人还挺惊讶,没想到这杨生说的话还挺有道理,也不是是个傻蛋啊。

“你这孩子平时们闷声不响的,没想到说话还挺有墨水的,有个上过学堂的阿爹就是不一样啊。”杨生阿爹年轻的时候也算是村里出了名的优秀了,从小听话懂事,人长得好书也念得好,小小年纪就考过了童生,可惜的是后来出了意外身子废了,不然这杨家村怕是十几年前就要出一位大老爷了。

“婶子说笑了,我是个连学堂大门都没进去过的人,能有什么墨水啊,不过是听别人说了几句自己觉得在理的话罢了。”后面杨生说了什么那村人也不在意,继续津津有味的说着关于杨家的事,其中车上的人聊的最起劲的就是杨丽娘马上要来的亲事了。

眼看就要月底了,杨生买好了种子回去,把空出来的菜园子收拾好之后,也到了杨丽娘成亲的时候了。

村里人办喜事是有规矩的,如果娘家不给自己出嫁的女儿办酒席,那到了成亲那天只需要夫家的人过来一顶小轿或是牵一匹马来把新娘子接走就行,有些算是姑娘高攀的人家甚至都不会派人来接,得要姑娘自己收拾了包袱走去夫家,不过这种情况在村里人条件慢慢好起来之后就基本没有出现过了。

现在大多数人家嫁女儿都是要办酒席的,酒席一般是两天时间,第一天是正宴新娘子是在场的,第二天新娘子被夫家的人接走之后,娘家人还要招待村里给了礼钱的人家吃一天的饭。

那天一大早杨生和他阿娘就起床去大伯娘家里帮忙了,杨生早就想好了要去帮忙,头一天大伯娘来家里通知的时候杨生也没多意外,毕竟又便宜不占就不是大伯娘一家了,如今自己和阿娘都在家闲着,他们肯定会让去帮忙的。

因为从一早就有人上门了,慢慢的人越来越多,外面也就越来越吵了。杨生在灶房里帮着剁炖汤的大骨头,还有切各种需要力气的东西,灶房里帮忙的人已已经成婚的妇人居多,杨生一个已经成亲的小哥也不需要避讳什么,所以灶房里的气力活基本都是他在做。

随着外面越来越热闹,灶房里有几个还年轻的妇人不免的就说起前两个月杨生成亲时的事,那时候杨家可是没给杨生办过什么酒席,万家人来接了新人就走了,迎亲的人进出村子村里人可都看着,那是既没有聘礼也没有嫁妆,所以即使杨生嫁的是地富家里,他的亲事村里人却也没一个羡慕的,甚至没一个看好的,这夫家娘家都靠不住的小哥以后会有多难,那是可想而知的。

灶房里虽然开了关于杨生亲事的头,不过很快就止住了,毕竟她们今天是在杨家大房帮忙,刚刚的话里已经有了数落杨家大房的意思,这样要是让主人听到了,那就不好了所以很快的话题也就被转开了。杨生也不管那群夫人唧唧咋咋的说些什么,只是专心做着自己的事,直到外面有人叫他说是他相公来找他了,他才赶紧出去。

万家和来了?怎么会?他不是要过年才回来吗?

本来有些不相信的杨生,在看见就站在热热闹闹的人群边上的万家和才赶忙上去问道:“你怎么来了?”

万家和回家发现自家院门锁着,本来以为杨生是去地里干活了,问过了二嫂之后才知道,原来那家伙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本来万家和是不打算来杨家的,后来他想了想成亲后他还想还没拜见过岳母大人,如今怎么说也得上门一次才对,所以干脆两件事一起办,正式拜见岳母顺便把媳妇儿接回家。

万家和来的时候,带了不少的东西,除了回门时应该带的一应吃食之外还带了几个小盒子,也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万家和来的时候,是赶着自家马车过来的,所以马车停在村口之后,那些放在车里的东西就只有自己拎着了,也因此他现在两手都拿着东西。

虽然杨家村知道万家和的人不少,但是认识本人的却是没几个的,如今看着杨生上前才知道原来这人就是万家的那个三小子,长的果然不错嘛,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竟然和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