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阿鲁罕偶而会离开府邸,骑马前往城郊,看着牧民驱赶着羊群,在并不茂密的草丛里放牧。牧民中,不时可见穿着金人衣服的宋人,发髻并无改变,容貌也一辩得出,却吃着稗子,嚼着大葱,以豆酱拌米饭,完全的一幅金人的模样。

阿鲁罕守据泰州的第一个月,便有士兵袭击宋人村子,掠来了几个宋国女子,其中一女子为私塾夫子的女儿,识字,懂得弹琴,便留在了阿鲁罕的府中。一个长期驻军在外的将军,没有一个女人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阿鲁罕曾有一妻,那妻子是他十六岁时,由娘亲安排的婚姻,那女子是娘亲娘家的亲戚,虽然容貌甚是艳丽,只是阿鲁罕厌恶她,如同厌恶自己的娘亲,在其娘亲去世之后,女方便由阿鲁罕遣回了她自己的部落。

阿鲁罕之所以多年未有娶妻纳妾,除了他母亲给予他的对女人恶毒的影响,也在于他厌恶婚姻的形式,他对于男女之间的情感,像其它金国男子一样并不专执,或许还只图一时快乐。

宋女人,总是在情事上分外的羞愧,金国女子却不是如此,这大概是主要的区别吧,虽然阿鲁罕已不觉得哪一类型的更为合他胃口。

那夫子的女儿,琴其实弹得很糟,相对于征羽自然是无法相比,但惟命是从,恐惧阿鲁罕如同其是修罗恶刹。

阿鲁罕只是偶尔叫她弹琴,女人总是战战惊惊,总是弹错音符。每当到此时,女人便会哀求,哀求阿鲁罕不要将她送走,那样她会成为军营里的士兵的玩弄对象,她自从掠夺,便遭遇了如此悲惨的事情,并不想再遭遇一番。

女人的所遭受的侮辱,更胜征羽,只是女人的求生欲望却远远胜过征羽。

已近年关,虽然金人原先并无年岁的概念,但受宋人文化的影响,便也开始以草木的枯荣为一岁。

阿鲁罕骑马前往汉人与金人百姓的临时集市,看着这两个语言不通的民族以物易物。他们之中,没有存在仇恨,也不是仇敌,更像是友邻。所谓的金人与汉人,其实并无太多的差异,除去语言,除去衣着发式,其实是同一种人。

战乱所带来的不仅是死亡,还有种种悲痛,而这临时的集市却如此的平和与热闹。

如果,不是敌对的双方,征羽大概也没机会做出一再背叛他的事情,而他大概也不会在最终放弃自己的执着。

只是,一年快过去了,征羽大概在南方温暖的城市里过着他琴师的生活,而宋人弱冠之龄,正是娶亲的好时候,恐怕连妻子都有了吧。

那样的瘦弱的身体,大概很难满足女人,征羽只适合在他身下呻吟,而不是成为某个女人的丈夫,甚至养育一群后代。

他那样被他抱过的身体,真的可以去抱女人吗?

阿鲁罕骑着马,悠闲的离开了临时集市时,想着如果两国休战,大概整个边界都是如此热闹的交易情景。

宋女人,在阿鲁罕的府邸里住了两个月,阿鲁罕让部下放了她,在一个金人与宋人可以相安无事进行交易的日子。那女人,完全可以跟随宋人离开,回去寻找她的亲人。

琴搁在了琴案上,阿鲁罕望着空荡的书房,想着他是否让部下去给他抓个宋国琴师来,与征羽一样的年岁,与征羽一样的相貌,琴弹得跟征羽一样好。

可是,这世上,征羽也仅此一位,再无他人,再类似,都只是冒充。

鹰逝琴寥黑水寂──第十七章(上)

董兰一家六口,在战后重聚,仅剩四口人,董夫人死于流亡路上,而董兰的小妹又在一次金兵进城的混乱中走失。

镇江之战后的第四个月,征羽听说了表兄的消息,前往了扬州,此时,他的伯父,因为经历战乱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身体已经彻底的垮了。

征羽被带到伯父面前,伯父只是吩咐了董兰务必好好照顾征羽,征羽尚只是弱冠,孤独一人,特别叮嘱了要帮征羽成家立业,他死后才有脸去见他惨死的弟弟与弟嫂。

董兰一一应承,即使没有他的父亲嘱咐,他必然也会好生对待征羽,就是不论血缘的关系,征羽亦对他有恩,不只一次救了他。

董老爷子,在重回扬州的老宅里,并没居住几天,他的过世,使得董兰悲痛欲绝,消沈了好些日子。

战乱过后,董家只剩这么一栋大宅子与几十亩荒芜的土地,家里的财物,早已在金兵进城时被洗劫一空。

董兰本是想卖掉田亩,征羽并不赞同,提议了暂时自己耕种田地,而多余的租给农户。

董家历来为名士,董兰一开始并无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