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顾秉宽抚地笑笑:“此事本官自会一力承担,倘若因此获罪可以造福嘉州,本官亦是心甘情愿。”

众人沉默之时,一直被众人忽视的赫连杵上前一步,手持一块令牌。

“本将乃是羽林军大将军赫连杵,统领左右羽林军及禁军十二卫,受今上所托,将此令牌交予嘉州刺史顾秉,剑南道六郡关于水患之事,授顾秉便宜从事之权。见顾秉,如朕亲至。钦此。”

下面黑压压跪了一片,顾秉双手从赫连杵手中接过令牌,神色复杂地看了轩辕一眼,而始作俑者斜靠在一旁笑得恶劣。

“好。既然如此,诸位便听我号令。四月廿八,开工炸山。”环顾四周,顾秉有条不紊地交待:“赵司马,你负责和居民商议,说动他们搬迁;钱司曹,你负责派人丈量夹江水域宽度和山高;曹司粮,你负责从库中拨出给迁徙乡民的补偿,并且派人物色新的田地供他们开垦居住,最好是一些少有人居的地方;孙主簿,你找些郎中,再去藏月山看看是否还有珍稀药材,赶在炸山之前挖掉。。。。。。”

轩辕面上露出欣慰之色,对赫连杵感慨道:“这几年,顾秉在嘉州历练的很不错,当个剑南道黜置使怕也是绰绰有余。”

四月廿八那日早上,顾秉一个人爬上了刺史府最高的那座小楼。小楼风雅别致,似乎是前前任刺史为了心爱的小妾所建,如今佳人不知流落何处,小楼却依然矗立在这里,倒是方便顾秉远远眺望藏月山了。

时辰到了,伴着一阵轰鸣,天摇地坼,连数百里之外的小楼都隐隐晃动。烟尘和泥土散去后,顾秉发现藏月山的近江一半犹如被刀整齐削过,滚滚江水霎时从空隙中汹涌而出,三江汇聚之处,顿时宽阔许多,水流也不再湍急了。

“勉之倒是会找地方看风景,让朕好找。”适才声音过大,顾秉都没有注意有人接近,一回头发现是轩辕,顾秉心情极好,脸上的笑意也未来得及收起,原本死气沉沉的人看起来也明亮许多。

“陛下。”顾秉急忙见礼。

轩辕倚着栏杆,笑笑:“朕想过了。朝中诸人的顾虑恐怕会和嘉州士绅差不多,朕准备派人在藏月山上雕刻佛像,护佑往来船只和西蜀百姓。勉之你觉得如何?”

顾秉想了想,本朝士族尚佛,这样应该可以堵住他们的嘴,于是点了点头。

“藏月山这个名字过于风月,朕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如藏月山就改为乐山,这三江,也改为青衣江,岷江和乐水吧。徒个吉利,勉之觉得如何?”

顾秉答道:“陛下英明。”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直未断的细雨停了。厚厚的云层也有消散的迹象。

显然,快要放晴了。

轩辕突然道:“听闻蜀西的竹海天下一绝,过几日,勉之不忙了,带朕去看看罢。”

第八章:题作清心知未称

顾秉刚来得及说声“遵旨”;就听见有人疾步上楼;安义公公呈上一个密封的竹筒,上面似乎用红漆涂写着一个“秘”字。

顾秉往后退了一步避嫌,默默看着轩辕的表情从茫然变为错愕。

轩辕用一种复杂的神情看着顾秉,轻轻问道:“你和周琦关系如何?”

顾秉心中猛然一颤,六年前最后一次相遇时形销骨立的周琦映入脑海,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回陛下,臣和周琦是同科举子,又同来自江南道,自然亲善。”

轩辕叹口气问他:“你有多久没和他往来了?”

顾秉皱眉,想了想:“臣和凤仪兄一直都有书信往来,不过,三年前开始,臣不再接到凤仪兄的回信。”顾秉不再说话,只盯着轩辕。

轩辕有些不忍地看着他:“勉之,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死如灯灭,还请节哀顺变。”

顾秉脸色一白,眼神呆滞了一下,然后问:“哪里传来的消息?”

轩辕摇摇头:“周玦从姑苏来的密信,三年前周琦就和家人断了联系,今年初周家老太君过世,周玦派人请周琦回来奔丧,却发现周琦根本不在靖西王府。周家连续问靖西王要了几个月的人,结果王叔最后终于烦了,直接告诉周家,说周琦三年前就已经死了。”

顾秉急问道:“死因?”

轩辕拍拍他,先行走下小楼,边回答道:“说是自缢。”

顾秉默不作声跟着他走到庭院中,见轩辕不无担忧地看着自己,强笑道:“前次见他境况并不算得太好,臣觉得若今生不如意受尽苦楚,还清业障,来世或许可得平安喜乐。这也算是周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