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页)

舅舅好。”

他声音清脆,底气响亮,显得稚气而无畏。

萧子诚飞快偷窥了皇上一眼,见皇上嘴角含笑,慈爱地望著二皇子。萧子诚低著头仍是避开了,又回了二皇子的礼。

杨靖看著太子道:“朕刚才听你背《论语》,现在考你几个问题。”

“是。”

萧子诚看著皇上和太子一问一答,太子神色恭敬,回答都一丝不苟,皇上开始时神情严肃,後来便露出一丝满意之色。

待到问答结束,皇上点点头,淡淡道:“还不错,但不可骄傲自满,还需继续向太傅认真学习,知道吗?”

“是。”

皇上目光转向二皇子,神情立刻变得和蔼,声音也温柔了许多:“健儿今天又学了什麽?”

二皇子杨健仿佛早等不及了,立刻挺起胸脯大声道:“父皇,儿臣今天也学了《论语》!”

“哦?”杨靖挑起嘴角,一招手,杨健便冲到他身边。

杨靖搂著他低声细细问道:“今天学到哪里?都背下了?太傅可曾给你解释过含义?你都明白了吗?”

杨健一一答了,还抓著皇上的袖子道:“儿臣都背下来了,不信父皇考我。”

杨靖呵呵笑道:“好好。那你背给父皇听听。”

杨健便迫不及待地背了起来。

萧子诚见皇上对两个孩子的态度明显不同,便如同寻常百姓人家一般,对长子严厉严肃,对次子却比较溺爱宽松(在杨靖的心里,长子就是用来培养的,幼子就是用来宠爱的,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就如卢父卢母对卢醒世卢醒尘兄弟一般)。而太子好像也并不以此为异,嘴角含笑地望著正在背诵的弟弟,眼神柔和,似乎很是爱护。

皇宫内帷的事情严禁外传。如果民间都知道两个皇子在宫里的生活情况,那萧沧海这个皇後也做到头了。因此大家顶多通过朝上的一些动向和皇上的赏赐等侧面信息来推测内宫的情况。便是萧子诚,因为刚随母亲来京不久,也只是隐约知道皇上并不计较皇後在草原上所生的这个‘二皇子’,却并不晓得竟如此宠爱。如今这一幕看来,却知传言不虚。

杨健一口气背完,很是骄傲地看著皇上,眼睛亮晶晶地,仿佛在说:“父皇夸我吧夸我吧夸我吧。”

那可爱的小正太模样,让杨靖忍不住想亲他一口。不过秦太傅和萧子诚都在,他只是摸摸杨健圆乎乎的小脑袋,夸赞道:“健儿背得真不错。夏起,把朕御书房里的那块松墨砚台拿来,赏给二皇子。”然後又赞秦太傅教的好,赏了他两卷太湖生宣和两根狼毫笔,对太子反而没有任何赏赐。

太子听到皇上把自己的松墨砚台赏给了二皇子,眼中流露出一抹羡慕之色,但转眼看见弟弟高兴得眼睛发亮,忍不住一笑,便抛去了那点羡慕,为弟弟开心起来。

萧子诚在旁冷眼旁观,不由低下头暗自思量。

作家的话:哦呵呵呵,看到大家的留言,受到了鼓励,今天又赶出一章来,耶~!!!

十某周末出去玩,公司组织的秋游,所以不能更新了。明天俺再努力一把,争取再给大家赶出一章来~!^^

(10鲜币)十世轮回之沧海长歌72

72

晚上杨靖在凤仪宫里和萧沧海说话,其他人按习惯都自觉退了出去。

杨靖问起萧子诚兄妹进宫之事,萧沧海并没告诉他是萧母的意思,只说是自己与这对弟妹多年也没亲近过,想接进宫来联络下感情。

萧贤兰今年十六岁,上面两个庶姐早已出嫁,她身为嫡女,必然要在京里找个好女婿。萧沧海虽是男子,但毕竟是皇後,各级命妇都要不时地进宫向他请安,虽然聊得不多,不过也足够把朝中各个大臣的家事了解得十分详尽,并不因为他的性别而忽略皇後的职责。

因此他对萧贤兰的婚事已有几分把握,也透露给了萧母,让她考虑考虑那几家人选,也可以私下去打听打听。毕竟萧家这等身份的大族,议亲总也要有一两年的功夫。

只是对萧子诚,萧沧海却不知该如何安排。朝廷上对他的风波暗涌,萧沧海从血海腥波中走出来,怎会察觉不到其中的蹊跷之处?这种敏感时期,他当然不能插手弟弟的前途。萧家已经借他的势走得太远了,高出不胜寒,当以低调为主。至於萧子诚的婚事,就让大哥去决定吧。

杨靖与他闲聊道:“荣儿和健儿都挺喜欢子诚的。上次只是匆匆见了一面,今天倒看他挺有孩子缘。”

萧沧海微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