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不过陈子烁再开口,说得却是一句:“不过朕觉得说得不错。”

他笑眯眯地接着说道:“众位卿家都是博览群书之人,各朝史书,想来各位卿家也都拜读过。那么众位卿家就来告诉朕,被人打进家门,却还与敌人议和,上赶着去割了地,赔了钱的,有几个不是臭名远扬的昏君?他治下的王朝,哪一个不就从此走向了穷途末路?朕可不想来日在那九泉之下,听万众骂声一片,看昏君二字,写在朕的谥号前面。”

文武百官忙跪了一片,朗声道:“臣等死罪,请陛下息怒,请陛下莫要出此不吉之言。”

陈子烁不理他们,只是朗声说道:“传朕旨意。圣人道‘社稷为重,民次之,君为轻’。国家危急,贩夫走卒尚可为国事废家事,何况天家?朕虽心内悲痛,然唯有废弃孝道,先从国事,太后三年孝期,改为三日。待他日天下大定,再去太后灵前谢罪。”

他俯视着文武百官,最后道:“今日就请诸位卿家记住了,只要维丹鞑子一日敢打我大魏的主意,朕就一日与维丹人僵持到底,朕就一日要打维丹。维丹敢把大魏当软柿子捏,朕就要让维丹鞑子从大魏人能到达的所有地方上消失!”

第四十九章

元熙八年夏,大魏与维丹休战,而在此之前,两国断断续续打了整整一年多。

据说战争可以改变一个人,不过这种改变大都不是好的,因为好人会变成坏人,善人会变成恶人,连一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的和尚,都可能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妖魔。

两国商议休战之事的时候,薄敬特别想和顾元戎谈一谈这种说法。

毕竟,这一年里两国交战最激烈的时候,被逼急了的顾元戎曾做过一件事情——他出了三千两白银,在凤桐镇中挂了悬赏,要取薄敬的人头。

当然,要在维丹军中拿到薄敬的人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请人做这样困难的事情,需要的显然不止是三千两银子。

故而那白花花的银子至今还摆在大魏军中,薄敬的脑袋,也好好地待在他的脖子上,但这些银两却着实激励了不少亡命之徒,让薄敬烦不胜烦,耽误了他不少时间,延误了他不少的计策,为大魏军队争取到了时间。

薄敬觉得,顾元戎变得大大的坏。

但意图和顾元戎好好谈一谈,嘲讽嘲讽他的薄敬,不幸愿望落了空。

因为两国的休战方一开始进入商议,顾元戎便被宣召回京,如今坐镇边关、震慑和谈的是秦慕天。

薄敬并没有和秦慕天聊天的兴趣,便挑了挑眉头,转身回了自己的军帐,由着那和谈的帐篷里,两国大臣唇枪舌战,争论那维持不了多久的休战协约。

……

而正快马赶回咸安的顾元戎,如今正困于另一件事情之中,这件事本是一计反间计,恰是出自薄敬的手笔:

高未离半年之前,便被一纸诏令宣回了京城,虽未有性命之忧,却因擅离职守、前往边关,挨了一顿好骂,只是因在大魏与维丹的边关之战中,与维丹军队在廉阳城前的磨山斡旋有功,故而功过相抵,没有被罚。

顾元戎本暗暗松了一口气,哪想半月之前传来消息,高未离在自己的府邸之中,被人在茶水里下了毒,当时他正和曹容长在书房说话呢,突然血就像溪流里的水一样从鼻子里淌出来,流了满满两手,险些就一命呜呼。

处在当事人的位置看去——不管是由顾元戎、高未离还是曹容长的角度来看,陈子烁无疑都是当今世上最想要高未离性命的人。

但是,其实三个人心里都明白,陈子烁并不会干这件事情,毕竟堂堂大魏皇帝,想拿捏一个小小的高未离何其简单,不必用这么容易被人诟病的手段。

可是这又怎么样呢?

就算理智说陈子烁不会这么做,心里就真的不会因此对皇帝陛下生出些许间隙怀疑?

未必。

不光如此,三人之间又何尝不是生出那么些隐隐的新矛盾:

三人此时虽不知此事是维丹人所做,心里却都明白,无论事实如何,说到底,高未离出了这样的事情,受了这样的罪,归根结底都和顾元戎脱不了关系,若非顾元戎与高未离搅在一起,非谈什么违背天地纲常、世间伦理的七情六欲,根本不会有这么一件事情。

曹容长虽然性子直,有时有些莽撞,却不是傻的,有的话他不说,只是知道当真是绝对不能说,故而搁在心里。他本就觉得男子之间的事情是胡来,有旧时就对顾元戎很有些意见,如今他心里是怎么看顾元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