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事实就是事实,总会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而这一天,就这么突然地,毫无征兆地就降临到了庞晓诺的身上,这沉重而残忍的消息就这样惊现在她年轻的生命之中,留下了永无磨灭的耻辱。对于一些人来说,会因为自己是一个大专生而感到自豪,但对庞晓诺来说,这已经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三年啊,用了人生最美的三年,换取了一张即将伴随她一生的虚假证书,这是何等的无奈啊。

一时间,庞晓诺的心完全被痛苦给浸泡了。她怨恨命运,怨恨学校,怨恨学校为了盈利而牺牲了她们所有人未来。她觉得自己的一生完全被这所学校给毁了,它不仅吞食了她的时间,更啃噬了她的人生。因为文凭的虚假,她得承受多少人嘲笑的眼光,她得承受多少人异样的讽刺,也为此,她会失去多少机会,她会错过多少机遇。她所有的努力,也会因为这一纸荒唐言而被人否绝。她的追求,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对时下的庞晓诺来说,这是她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败笔。

带着一颗沉重而忧怨的心,支撑着一副似乎快要倒下的弱小身躯,在一次又一次,一轮又一轮的面试中穿梭着,承受着那一而再,再而三的挫败的打击。庞晓诺那颗憧憬未来的心,早已不似从前那般热情和坚定。

每一次对面试官说“我是一个大专生”时,庞晓诺的心里总是凄凄惶惶的,她的担忧和害怕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她虽然接受过大专生所读的全部课程,但一纸空虚的文凭会将所有的事实推向悬崖峭壁,没有峰回路转的余地。

面对面试官的疑惑和质问,庞晓诺无从辩解,事实胜于雄辩,虽然你说自己是大专生,可你的证书明明就只是一个中专生的资质,叫别人怎么能信服呢?!就如同一只狗叫吉娃娃,你就能说它是一个人吗?不能!

所以庞晓诺只得退场,只得向面试官低头。她无奈,痛苦。她很想冲面试官怒吼,“这是我的错吗,如果我知道三年大学生活换来的只是这样的结果,那我们满园的莘莘学子又何苦要多此一举;如果当初我们都能如此洞察世事,如此睿智,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大学误读了三年,结果如同竹篮打水,一切空白的如同不曾存在;如果我们在那些写的完美无比的校方招生广告上面选择怀疑,我们也许就会有另一番不同。结果是,我们都选择了信任,都选择了相信,结果,最终,才会落得如此凄惨。”

庞晓诺的愤慨渐渐被无奈取而代之,转而涌上心头的,是一种含有辛酸的,对自己的一丝坚定的信念,她在心里想着,“是的,我们只是下三流的大学生,但相对而言,我们同样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我们同样受过三年高等教育的熏陶,我们也会像那些正牌的大学生一样,一起谈论人生,谈论社会,谈论理想;我们也和正牌的大学生一样,有热情,有追求,有自己的理想;我们心底也蕴含着对生命的激情,对国家的抱负,也满载着对家人,对自己的期盼和希望;我们总是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可是,为什么就不肯给我们一次机会呢?!难道是我们的错吗?难道我们真的就那么差劲,那么难登大雅之堂吗?”

庞晓诺不止一遍地这样追问着自己,赤祼祼的现实告诉她,她真的错了,是彻底的错了。一纸正规的毕业证书就像一把万能的钥匙,能为打开很多招聘单位的大门,你只有进了门才会有登堂献宝的机会。可如果连钥匙都没有,你还怎么开门啊?你连进去的机会都没有,还何谈什么机会呢。纵使你有千般能耐,万般才艺,你也打动不了那个守门的人。什么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什么美好德行,素质涵养,都是妄谈,一个没有门票的人,就休要想着看什么电影。

这就是庞晓诺,这就是和庞晓诺一样的,不被社会承认,不被企业认可的三流的大学生。尽管他们不屈地、执著地、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奔波着,尽管他们的身上也会有很多你未发现的美,你没领教过的才,但没有办法,一纸空虚的文书,让他们错过了太多应有的归属,他们不得不出局让位,他们不得不被拒之门外,他们不得不成为被企业淘汰的对象,不得不成为被社会遗弃的人群。

每次当面试官对她说抱歉的时候,庞晓诺就觉得眩晕,她会怀疑面试官没有伯乐的眼光,但看着他们那坚定的态度,冷峻的面容,庞晓诺就没有怀疑的勇气了,她只能退缩。

每经历一次拒绝,那潮涌般的思绪就会向她涌来,她想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对她们撒这样的弥天大谎,学校为什么就不考虑三年后的她们,学校为什么不敢将真实的情况告诉她们……每一次思虑无果,她就将所有的疑问转化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