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虽然在北京的时候初尝了禁果,但直至今日,两人才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蜜月,康天真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和宋文渊抱着聊天,沙发上、床上、飘窗上、阳台上……聊着聊着就吻了起来,然后就是滚成一团。

他们一直这样度过了三天,饶是康天真这样凑不要脸的人,也觉得淫//靡得像一个性//梦。

手机响起的时候,康天真正趴在枕头上睡得人事不知,宋文渊接通电话走出卧室,低声道,“喂,洪阳,什么事?”

“请柬都已经发出去了,”洪阳道,“多数人明确表示支持我们这样的新生力量,收藏界正在逐渐年轻化,以后是我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宋文渊听出他话里的意思,“有人给你难看了?”

“总有那么几个人没眼力劲儿,”洪阳冷笑两声,“有个说话特别难听的,已经被我暗地里找人揍了,操他娘的。”

知道这位老同学向来是睚眦必报,宋文渊平静道,“别把事情闹大了。”

“没事,匿名揍的呢,”洪阳满不在乎地说,“我还听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消息。”

“什么?”

“你那师父,”洪阳道,“联合了几个半截身子都入土了的老傻逼,准备送咱们一个开门炮,嘿,兄弟,你怕了吗?”

宋文渊淡淡地笑起来,“他的手段我很了解,放心,掀不起什么风浪。”

☆、第60章 春花月夜

八十年前的宋家怀信楼名闻天下,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常言道江南藏书甲天下,怀信藏书甲江南,宋家七代人的心血造就了江南第一藏书楼,可惜自从宋世祺去世之后,藏书渐渐散佚,怀信楼旧址也早已改名易姓。

直到如今,宋文渊再次竖起了怀信楼的牌匾。

孔家老宅中

听明白曾孙的请求,老太太连声答应,“要写!要写!”

宋文渊搀扶着老人走进书房,康天真立刻去翻找老太太珍藏的古墨,“老祖宗,我记得您有一块曹素功的紫玉光,这次就用了呗,老存着不用多可惜啊。”

“心肝儿,就惦记着祖奶奶的老底儿,”老太太疼爱地看着他,“在储墨柜里,让你阿姨给拿钥匙。”

康天真拿到钥匙,打开储墨柜,一排排形状各异的小匣引入眼帘,金丝楠木、乌木、绢丝、麻布纹……应有尽有,蒋老太太一生爱好书法,在家中收藏了3000余锭古墨。

“曹素功的墨存在哪儿呢?”康天真嘟囔着,手指在储藏柜中摸索一番,取出一个黑漆描金的匣子,“是这个吗?”

老太太拄着拐杖走过来,接过匣子,打开骨质搭扣,看着墨块上精致的描金图案,“这是程君房的太微垣,素功墨在……”

“就用程君房!”康天真大叫,回头,“宋文渊,咱们用程君房墨怎么样?哎,祖奶奶,我记得您还有潘谷的八松梵呢。”

“你啊,”宋文渊笑着说,“祖奶奶,能用上程君房墨就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了,哪里敢奢想墨仙潘谷的墨?”

老太太拿着那个黑漆描金匣走到书案旁,笑道,“就用太微垣,不是祖奶奶不舍得破潘谷墨,”她拉着宋文渊的手,十分疼惜地说,“而是你太爷爷当年,就很是喜欢君房墨,常常念叨着董其昌的一句话:百年以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

“千年以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宋文渊接着说,“程君房的墨在当年就已经是千金难求,更何况现在,祖奶奶,这太贵重了。”

“我们收藏是为了赏玩,”老太太将墨锭取出,交给康天真去磨墨,慈祥地看着宋文渊,说道,“从这些传承了几百年的古董中感受当初的韵味,而不是一味为了收藏而收藏……这香味……”

苍老的声音渐渐消失,老太太微眯起眼睛,细细闻着空中弥漫的墨香,喃喃道,“墨香淡雅沉朴,让人久闻而不厌,这样的馨香是新墨无法仿造出来的,好墨……”

老人家经常破古墨写字,康天真从小开始当书童,伺候纸墨的活儿干起来得心应手,一边磨着墨,一边嘴甜舌滑地灌*汤,“哎哟,这字……真是绝了……我这辈子走南闯北,可从来没见过这样好的字儿……”

“胡说八道,”老太太笑骂一句,苍老的手指执起一支红木杆斗笔,饱蘸浓墨、笔走龙蛇,怀信楼三个大字跃然纸上,笔锋苍劲有力,一勾一划都是上百年的书法精髓。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宋文渊夸赞道,“祖奶奶这笔上的功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