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的一座小城里,按照当地习俗,过年结婚,老李一家人都要先过去,等儿子成婚了,再带着新媳妇回来办酒席,之后再送他们一起回去。

我听着三成乱七八糟的解释就头疼,总之,寒假他多半时间不会在江苏就对了。至于周冲,想让他老人家寒假有时间那真是太天真了。大少爷从元旦之后起,就开始绑着他爸应付上门拜访的县城官员与土财主们,到了寒假我们三里最找不到人影的就是他,过年亲朋好友的访问,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的邀请,市里省里等等,他爸是领导,而他算半个小领导,也得跟着应酬。

其实周冲每年也会苦恼做这些,人累心更累,不过周县长说这样可以帮他长见识,拓宽人脉什么的,他没理由不跟着去。

最后是孙月涵,寒假旅行,目的地是纽约,跟她哥林月东一起搭乘攻击航班过去。她有个姑姑在那里生活,听她说是孙振的亲妹妹,就这么一个姑姑,三十好几了还是单身一人,今年过年,孙月涵与孙月东要去陪她。

那么,说到底,寒假我又是一个人呆在自己的小卧室中看书、看电视,窝成个宅男。

我老爹当然也有朋友,我也是亲朋一大堆。可是,朋友过年不过是打个电话拜个年什么的,亲戚嘛,谁会真的想跟个农民阶级有什么深的来往?能来吃顿饭算是好的,可能话说的有些过分,不过在我的心中,几个表亲一直被定义为势利眼,懒得去搭理。

不过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处,没有孙月涵、周冲他们过年的绚丽多彩,也少了他们旅途的疲劳,算是喜忧参半。整个寒假,我都在自学会计学中度过,过年时,与我老爹下两把象棋,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听着外面家家户户放鞭炮的声音旁吃顿饺子,看一场春节联欢晚会,就算是过年了。

今年春节没有雪,大年初三前都没有雪,即使后来落了点雪花也是很小,根本堆不起雪人,天气又冷,很无聊的过年。

然后,农历翻篇,我们都又长了一岁。

2005年的元宵节在一片怨声载道的气氛下迎来。新学期开始,学生们大都还沉浸在假期散漫的感觉里无法自拔,当然也有几个另类,就比如我。报名那天大家清一色的新衣服,场面赶上了时装周。孙月涵还是自己骑车过来,我和三成周冲他们见面时都是长久未见的老友般的唏嘘打闹,可新学期与孙月涵的第一面,俩人相望,我却忽然一阵紧张,不知道该跟她说些什么话。

好在第二天两人都定位好自己,气氛再回到从前。孙月涵在纽约过的不错,欧式女式风衣加马尾辫,脸庞可能是因为这个假期吃的太好与其他人一样显得浮胖。我本来以为她这次开学会给我从外国带点什么新奇的礼物,没想到依然是,一个甜甜圈。

开学三天,元宵节。不过学校绝不会在开学上天就又给学生放假,像我们这些走读的还好点,住校生没法回家就不得不相互间吐口水了。

而班主任的作用这时候就本显露出来,直到现在我都搞不懂老杨这个死板严谨的老头会想出这么个浪漫的点子。住校生不能回家团圆,新学期的班会是在第二天下午开的,他就为这件事专门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由所有人募集班费,然后,元宵节这天的晚自习,走读生带着炊具过来,大家一起在班里煮汤圆。

难道是老杨梅开二度,迎来什么黄昏恋了?想法有点异想天开,可当时不知一个人对他是这种看法,违常的老杨让大家感觉背后生风,毛骨悚然。当时的流行语:羊癫疯犯了。

可是不管是老杨自己遇见什么好事还是他真的犯病,总之结果是好的。元宵节,几十个学生满怀期待的等在教室里,大部分人桌上都摆着速冻汤圆饺子什么的,还有电锅、勺子。三成带着几个学生在小卖部里扛了十通纯净水。

七点整,老杨走进高一七班,手里抱着他教学用的电脑。

这晚,老杨与我们一起过节、看元宵晚会。

我想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带着点青春浪漫的情怀,我们是正青春,而随着时间的风蚀,年长者们都会把幼年幻想埋在心底,接受现实生活,不过那只是被埋葬,曾经存在过,并不是已经消逝的东西,就像老杨。因为有我们,也让他怀念起他的纯情时代。

三成、周冲、我,这晚将座位搬到一起,围在孙月涵的身边,看她煮汤圆。食材是孙月涵自己准备的,锅是三成带来的。虾馅的汤圆,很香,孙月涵特意给我盛了满满一碗,看着身边两只□□冒火的眼神,我只能尴尬的笑笑,确实是太满了,碗里,竟然没有多少汤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