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作者有话要说:

有家的感觉,真好

第72章 第六十八章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所有运动员心里的警钟也随之敲响——已经进入奥运会之前的最后一年了。主力运动员在努力让自己的技术更完善的同时也让身体尽量保持健康力避伤病,而年轻运动员都在争抢奥运积分,挤破脑袋地抢夺奥运会的入选名单。

为了帮助乔云他们突破瓶颈,黎远岸特意请到了他认识的一位优秀美国体能教练过来指导。那个外教并不是羽毛球领域的,他其实是一位篮球教练;但他对人身体素质提高方面的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

他来以后,先旁观了乔、余的训练课一段时间,接着才开始着手为两人量身制定练体能的新方法。他首先告诉两个人,不要觉得自己年龄偏大,不要对自己的体能没有信心。30岁在外国人看来正是运动生涯的黄金时期,甚至比上一届奥运会更好,更接近职业生涯的巅峰。然后,他改变了传统的以器械为主的体能训练,让乔云他们多做一些趣味性的、在运动中锻炼力量的球类训练,这样不仅可以练到器械训练练不到的小肌肉群,而且能训练他们精力的集中度和思维的灵活性。

外教为乔云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从前乔云总觉得自己老了,在比赛中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而现在,却有人告诉他,他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这观点震撼了他,也前所未有地刺激鼓舞了他。

年初的苏迪曼杯,中国队和韩国一决胜负。风云自然又碰上了申李组合。之前五连败那段时间,他们最不想碰的敌人就是韩国这对选手;而现在,他们最想碰的就是韩国人。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从谁手中失去的光荣,我定要亲手从他那里拿回来!

风云的团体赛表现一向就比单项好,这么多年都还保持着团体大赛不败金身。所以乔云和余剑锋也抱有极大信心,坚信这次比赛一定能成为他们扭转连败僵局的一个转折点。

然而,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打到了1:1平,进入第三局刚开局没多久的时候,余剑锋一个扑救拉伤了膝盖内侧附韧带。当时场上本是典持坚和常群坐镇指挥的,黎远岸看到这一幕再也坐不住了,直接从看台上冲下来,紧张万分地询问余剑锋的伤情。

“黎导我认为坚持打完是没问题的,最后半局比赛了,我不想放弃。”黎远岸掐着掌心,内心煎熬万分。这是整场比赛的最后一局,他何尝不希望把苏杯直接拿下?但两年前韩眉出事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他太恐惧噩梦重演。“我还是认为确保安全是第一位的。比赛的机会以后多的是。”

乔云突然开口了,“黎导,我相信余剑锋。他说还能行就一定能行。这一次比赛对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团体赛。待会我们改变战术,让他往前靠我在后场,我来杀,我们一样能赢。”

最终黎远岸没拗过这两人。申李也知道余剑锋受了伤,专门压住了余剑锋打。但余剑锋早已不是那个防守薄弱、网前粗疏的毛头小子了,他们压得他越狠,他反而顶得越坚决;防守技术仿佛入了化境一般,怎么打都打不死,再重的杀球都接得住,从而最终为乔云创造出进攻的机会。

乔云不常在后场杀球,原本对方也没太把他杀球放在眼里。可交上手没多久申李便发觉,虽然乔云的杀球不像余剑锋那样重,但他的落点刁钻精准得可怕。就像精密测量设计的轻轨导弹一样,专攻敌人的心脏要害,要么压边线要么找空档,要么就打两人的结合部,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申李他们是以为自己早就把风云组合研究得透透彻彻了的。可是今日风云阵仗一变,让申李非常不适应,反而化不利为有利,奇异地组成了一种“怪阵”,完全打乱了申李的节奏和战略部署。

最后一个球申在成弹后场出界,乔云甩了球拍一下子瘫倒在地。而余剑锋足足停顿了半秒钟才反应过来他们赢了。还不等两人来一个激情拥抱,中国队的队友们就洪水猛兽般冲过来。将他们抛的抛压的压,疯成了一锅乱粥。

在杂驳喧闹的人群里,乔云和余剑锋不约而同奋力地抬起头,急切地找寻彼此。然后,他们从彼此的眼中,都看见了闪动的星光和灿烂的笑意。

作者有话要说:

转折性的胜利

第73章 第六十九章

近来高临观不断为小伤小病困扰,再一次陷入了一个比较严重的低谷。

其实高临观相比较其他运动员而言,是非常幸运的。他的幸运不在于拿了许多冠军成就大满贯的伟业,而在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