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1/4页)

然而所谓先君重臣常常是一个尴尬的位置,自古以来有俗语云:“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圣人有言“三年无改于父道”,但现实常常是人亡政息,是以公孙启对此时朝堂上叫嚣要怎么怎么样的年轻公卿将领,心中只能长叹一声。

中山国昔年因卷入晋国公卿内斗,支持了后来被族灭的范氏、中行氏,还从百年霸主晋国口中多得不少土地,同样因为如此被现在的天下第一人晋国执政赵志父恨得牙痒痒。

赵志父在平定晋国内乱后转头便开始向中山国报复,所谓百年霸主打遍天下的晋*队,加之统帅是极为善战的赵志父,小小一个中山国,论包括人口、土地幅员等等方方面面的综合国力,远远不及晋国,哪里是赵志父的对手。

中山国大败亏输,元气大伤,也是那一战使得现在的中山国国君认识到了中山与当世华夏诸侯大国的差距,开始韬光养晦,将养元气,也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公孙启在两年前接到夏瑜连和中山侵扰燕国的邀约时,奉中山国君之命,婉拒了。

然而距离上一次中山国与晋国的大战已经过去近二十载,现在国中的年轻人已经对晋国的强大失去感念,将战争想得太过容易了。

若非如此,怎么会这次田襄悄悄派遣使节联络国中意图攻燕,便引起朝中如此大的波澜?

公子启看着此时被邀入室与太子商议此事的大臣,除了自己,都是太子的心腹、死党或是家臣,一个个激动恨不得明天就大干一场,他们能听得进去自己的劝告吗?

中山国与齐国的边界,有一块封地是属于燕国国君的庶长地姬淼的。

这几日,姬淼因为新近购了一批武阳产的军械,武装了一直约一千五百人的甲士,心血来潮,邀请了自己几个庶弟一起来封地打猎,顺便显摆一下自己这只新武装起来的甲士。

说是打猎,其实是变相的宴饮游乐,姬淼与自己的几个庶弟狩猎开始就喝得酩酊大醉,也正因如此,姬淼压根儿就没追到他新武装的那对甲士的统领军官眼中划过的异样。

等姬淼和几个庶弟因为颠簸而惊醒时,只见一名军官慌慌张张来报,道:“主,我误闯了中山国边界,统领和中山国人打起来了。”

姬淼的酒瞬间醒了,但晚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宸宸扔了一个地雷。

☆、第133章

武阳出产的军械风靡燕国;确实锋利无比;但姬淼却希望此时自己花费大钱购买的兵器不要这么锋利,因为等姬淼命令御戎玩了命的驰车赶到战场;他亲自任命的甲士统领已经将这支在中山国边境巡查的军队屠杀干净了。

姬淼当时吓得就一个激灵,然后他做出了一个很多犯了错的人都会做的动作——掩盖事实。

姬淼命令随从以最开的速度收拾战场,火速撤离;带着一众随从甲士拼了命的往燕国他的封地处跑;然后就装作没事人一样。

和姬淼一起的几个庶弟也吓得够呛,纷纷封口不言今日之事;这几个每天奢华无度酒池肉林从未上过战场的家伙,根本不知道列*制;边境巡查军队遇袭;会有军中斥候返城通报;也就是说在姬淼的甲士统领初初与中山人交火之时,中山斥候便已经将消息传回边城之中也即是中山国内。

此时,正在为是否接受田襄提议与齐国联手而争执不休的中山国朝堂上下,一片哗然,年轻人怒气勃发,纷纷扬言要报复回去,而年长之人则主张派出使节质问齐国为何突袭中山边境。

中山太子难以抉择,便犹疑的探问此时担当宰辅重任的公孙启,道:“卿如何看此事。”

公孙启这段时日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而此时这燕国突袭中山边境、杀中山士卒的消息传来,他亦知再不表态,只怕为时晚矣,便道:“太子可知为何当年中山与晋国一战之后,我国便休养生息,再未有大战,又为何在上次夏瑜传讯与与我中山合谋分燕国土地时,没有应允。”

此时只听一声冷哼传来,确实太子的伴读公子喜。

公孙启看向公子喜,只见公子喜面带不屑道:“我看是因为胆怯”

公孙启没说话,倒是太子看不过去,出声制止公子喜道:“不可无礼”,然后转头对公孙启道,“喜年幼无状,卿不要和他计较。”

公孙启表情淡淡的,完全没去理会公子喜的话,道:“昔日我晋国中行吴数次攻打我族,多我族土地,杀我族人,晋国因此成我鲜虞死敌。”

那时中山国还为定都中人城,所以还未算作建国,所以公孙启形容那时的中山称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