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供一大笔贷款担保来扶持银行系统。其实它的资产仅为存款总额的1%~2%。

美联储的资产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美联储将黄金交给财政部来保管,财政部则提供“黄金券”作为收据,保证按面值100%兑现储存在财政部肯塔基州诺克斯堡金库等处的黄金。另一个是美国政府国债。美联储负债主要由商业银行持有的活期存款即存款准备金和联储纸币即美联储发行的纸币构成。而存在美联储里的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扩张的基石,只有在公众要求将银行账户里的现金兑现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才不得不去美联储取回他们的存款,然后美联储才需要开动印钞机发行联邦储备纸币。

存在美联储的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以联储纸币方式兑现,因此,无论美联储制造多少纸币都不会破产。比如,美联储指示在纽约公开市场上的代理公司购买1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美联储只要凭空向纽约联储银行开出一张10亿美元的支票,再将支票转交给了某个政府债券交易商来交换10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国债,接着交易商就去了他开户的商业银行把这张支票存了进去,于是交易商在商业银行里的活期存款就增加了10亿美元。商业银行拿到支票后迅即跑到美联储纽约分行,把这张支票存到它自己的活期存款账户上,于是它的准备金就增加了10亿美元。于是,这家商业银行可以发放更多的贷款,这些贷款再被存到其他银行,很快,整个银行体系的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远远超出10亿美元。因此,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变化,或者说美联储购买或出售资产导致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变化,会产生杠杆效应。那么,美联储想要调控货币供应量,可以购买或出售任何资产,购买资产,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反之出售资产,货币供应量则降低。这就是所谓的美联储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通常在市场上买入或卖出的资产是美国国债。

美联储另一个货币政策工具是调整法定最低存款准备金标准。如果先前银行存款准备金为存款总量的10%,突然美联储宣布最低准备金率降低为5%,那么货币供应量就会翻番。如果最低准备金率提高到20%,则货币供应量会减少一半。通过这些货币政策,现在的美联储也几乎具有了完全按自己意志决定货币供应量的绝对权力。

美国政府权力的扩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获得了美联储控制权之外,美国政府对经济金融与工业在其他方面的控制权也逐渐扩大。

“一战”后期的1916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防法》授予总统“直接采购包括任何供应来源的战争物资”和在必要时征用工厂的权力,并授权总统任命一个工业动员委员会。同年8月,国会通过的《军事拨款法》授权成立由陆军、海军、内政、农业、商务和劳工部长组成的国防委员会负责协调工业和资源,并成立一个国防委员会的顾问委员会,其全部7名成员由总统根据国防委员会的推荐直接任命。被总统任命为顾问委员会成员中有很多人是金融与工商业巨头: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公司总经理丹尼尔·威拉德、金融家伯纳德·巴鲁克、哈德逊汽车公司副总霍华德·科芬、西尔斯百货公司总裁朱利叶斯·罗森沃德、费城德莱克塞尔研究所所长霍利斯·戈德弗雷博士、劳联主席塞缪尔·冈珀斯、芝加哥美国军医学院秘书长富兰克林·马丁博士。战后的1918年3月,威尔逊总统改组战时工业委员会,任命伯纳德·巴鲁克为该委员会主席,并赋予该委员会直接听命于总统的权力。战时工业委员会管辖工业原料的调配、生产,工业品和军需品的采购等。

表面上看,这些金融家、铁路巨头和企业主控制了政府的各个战时机构。其实,这些选出的委员维护的都是国家与政府的利益。比如在战争期间,政府需要将每一吨钢铁都用于支持军事,但钢铁企业老板却想从政府身上大发战争财。1917年9月21日,战时工业委员会在华盛顿召集了一个与美国钢铁巨头的65名经理人员协商价格的会议。刚开始,钢铁企业提出了远高于政府期望的价格。战时工业委员会就此发出威胁:“如果钢铁业由于价格已经固定而不愿意全力合作的话,那么,战时工业委员会就将采取必要的步骤接管钢铁厂。”最后钢铁企业只能乖乖就范。

1917年5月,战时工业委员会要求汽车大亨削减生产以降低民用汽车对钢铁的消耗量。福特公司抱怨政府因战争需要而牺牲了汽车业,并将责任全部推到战时工业委员会身上。但在政府的强迫之下,包括福特在内的所有汽车企业只能服从政府,不仅削减汽车产量,还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