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页)

是亲属,叶炜第一个反映了过来,道:“怪不得当初你帮我打通经脉的时候我就觉得奇怪,剑意游走的方式与我叶家十分相似,原来你就是我大表哥。早就听说涟秋姑姑家有个能文能武的大表哥,一直无缘得见,原来就是偃鹰你啊。”

原来竺琊轶的母亲叶涟秋便是与老庄主叶孟秋一母同胞的妹妹,年轻时在江湖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侠女,只是后来遇到闯荡江湖顺便四处行医的万花谷弟子竺寒昭,也就是竺琊轶的父亲后便收了性子,专心在家相夫教子。

虽然也时常回叶家见见自己长兄和子侄,也曾提到过自家儿子,但是叶家弟兄除了叶英之外没有人见过竺琊轶,因此叶炜时到今日才见到自家大表哥的真容。

“什么能文能武,不过是被逼出来的罢了。”摆摆手,竺琊轶一副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干脆利落的往另一张床上一倒,道:“休息休息,明天说不定还要大干一场呢。”

见竺琊轶不想继续,柳叶两人便也住口,窝在另一张床上休息。

不消片刻,三个人的呼吸都沉稳安静下来,显然已经进入了梦乡。

月光透过破旧的窗户柔和的洒了进来,守夜的李倓靠坐在竺琊轶睡着的那张床上,像是入了迷,他鬼使神差般地伸出右手食指,从脸颊一路轻轻滑落,仔细的描绘着竺琊轶熟悉的眉眼。

像是怕被竺琊轶发现一样,留恋了半刻,李倓便收回了手。

只是专注的目光依旧投注在睡着的那人身上。

李倓忽然发现那温和的月光洒在睡着的竺琊轶身上,不仅使那原本就清秀的面部线条变得更加柔和起来,更让他凭添了几分孩子气。

可是谁又能知道这看似淡然的人身上担负着怎么样的担子呢?

身为均天军的下任继承人,李倓自然与其余九天相熟,在被李守礼托付给竺琊轶照顾后,也曾借用隐元会的力量调查过竺琊轶。

只不过调查下来的结果止于竺琊轶建立天狼之前,至于他建立天狼后的消息,也只有他们任务结束后的消息,对于前期准备和经过,隐元会表示无能为力。

虽说竺琊轶的父亲是万花弟子,而娘亲又是叶家小姐,但是真正算起来,竺琊轶却是由天策将领长孙正鹰和蒋逸军带大的,其中蒋逸军更是竺琊轶的师傅。

那长孙正鹰是大唐西北路骠骑大将军,他所率领的西北路军,有着大漠孤鹰的赫赫尊荣,是名副其实的军中利刃,同时他自己也是大唐将领中的传奇人物。

长孙正鹰是司空家唯一的独苗,追及祖上是邳公长孙顺德,是太宗的长孙皇后的亲叔叔。

长孙正鹰十六岁参军,不依靠家中的权势从普通一兵一步一步向上走,十八岁时就已经是能领军的人物,在西北颇具威名。当时大唐与吐蕃交战,他亲率勇骑八百直击狄国大军数百里,斩获敌人二千零二十八人,创造了这一骄人的战绩,被先皇誉为战神,亲赐了骠骑大将军的称号。

但是十二年前,由于中宗懦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随即,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于是吐蕃连同回纥一同进犯西北,先皇刚逝,韦皇后独霸朝堂,当今圣人有专心于密谋策划,欲先发制人,致使朝廷不稳,虽然长孙正鹰率孤鹰抗击敌人,誓死守住西北一线,不过纵使孤鹰的兵个个以一挡百,但是面对着吐蕃和回纥二国十万联军,不过螳臂当车。

这一战,孤鹰凭借三万人的军力,在贺兰山一线拖延住两国联军三个月,击杀羌狄联军超过三分之二,统帅长孙正鹰战死,孤鹰死伤无数,最后只留下一百人坚守贺兰东坡,与前来进攻的两国联军展开战斗,周旋三昼夜,毙敌百余名,而所坚守的贺兰东岸始终岿然不动。

在被围攻到第三天时,贺兰东岸的地方兵力已达五千余人,双方力量悬殊。

最后当蒋逸军率领着从各地折冲府临时抽调上来的援军到来时,这支力战不屈的孤军,才于奉命退入龙门。

这一事迹传入大华,轰动全国,声名远扬,虽于当时战局无补,但是震慑了羌狄二国,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心,被军中上下誉为永不磨灭的传奇。

但是由于所剩的士兵大多伤残,孤鹰最终也没有逃过消磨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