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馆陶公主打发了俩孩子:“去那边玩,也别跑得太远了。”

远远的,刘彻回头看了一眼,王美人做着女工,面带笑意,与馆陶公主相谈甚欢。

馆陶公主得意地笑:“栗姬的善妒之名已经传遍整个长安。”

王美人淡淡地笑着:“陛下跟前的奴才宫婢都不是多嘴的。”

馆陶公主笑得自信:“如果是我亲自出马呢?”

王美人的嘴唇翘起:“那便祝公主马到功成。”

其乐融融的场面硬是让远观的刘彻脊背发凉。

似乎,只是在拉家常而已……他自欺欺人地想。

日子照过,可他分明感到了不同,仿佛有什么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汉宫的生活。在栗姬身上,这种表现最为明显。

每当景帝前脚踏入常宁殿,栗姬本人或她的代表都会后脚跟上,用各种理由搞破坏。

栗姬排挤王美人的手段很直接,借口无懈可击依仗不可撼动筹码不容小觑,那便是——太子。

太子熬夜读书一双眼睛肿了,有请陛下;

太子思父成疾只吃了半碗米饭,有请陛下;

太子外出少披了件衣裳得了风寒,有请陛下;

太子病中脆弱不肯喝药还把碗砸了,有请陛下;

太子……

看不出来,“陛下”原来还是一味治疗眼疾促进消化祛热退烧抵抗抑郁包治百病的万灵丹。

虽然每次约会被破坏时王美人都好脾气地笑笑,不仅主动宽慰景帝一番还亲自将景帝送到门口,使这一年的同床时间骤然下降到只剩下去年的零头。

栗姬得意洋洋,为成功驱逐一只狐狸而欢欣鼓舞,摩拳擦掌地收拾新进宫的家人子去了。一时间,宫里上下都忌惮她三分,可她完全没有发现,景帝脸上的不耐烦越来越明显了。

不去看那个闹心的娘,景帝对刘荣这个太子还是比较满意的。年方十八,饱读诗书,沉稳寡言,足以独挡一面。虽说性子还有些怯懦,可做个守成之君,是绰绰有余了。等自己收拾了各地藩王,平定匪患,留给儿子一个太平天下。更关键的是,那时候,母亲应该已经百年,梁王这个弟弟也就安安分分的了。没了母亲撑腰,窦氏外戚不足为虑,自己随便动动手指,就能将他们连根拔起。

他其实是个孝子,真的。

如果景帝知道自己先窦太后一步见阎王,并且自己的血脉遭到了母亲和弟弟的无情追杀,不知道还会不会如此顾及母子亲情。

问了太子的功课,案上已经摆好了饭菜,刘启一尝,思绪立刻飘到了王美人那里。

不怪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桌上的每一道菜,都让他想到在王娡彘儿一家用饭的情景。

通常每户人家都有一道妈妈菜或奶奶菜,算是家庭特色,别的地儿吃不着,在家里常吃不觉得,可身了异地或重归故里时尝到,顿时会升起一股怀念、温馨之感。

同理,汉宫里的新菜都出自常宁殿之手,这盘还没吃厌便又端出一盘见所未见的佳肴,独占一个奇字,手艺稍显不足,而在半夏拜御厨房厨宰李嬷嬷为师后,唯一的弱点也补上了。王美人此举可谓牢牢抓住了景帝的胃,造成了即便人不在景帝身边,影响力却不减反增的惊人效果。

彘儿吃这道一清二白吃伤了,一见着整张小脸就会皱起来,可怜兮兮地摆手,喊着“拿走拿走”。

娡儿最爱这个脆皮豆腐,就着特下饭,看不出那么细的腰身居然能吃三碗……

这道水晶虾饺最得寡人心意,补肾益气,不干不燥,膳食同补,难得半夏有心了。

为什么连宫婢都是常宁殿的瞧着更顺眼呢?

“陛下,陛下!想什么呢,那么入神?”栗姬春风满面,自从儿子当上太子,腰不酸了背不痛了胃不胀了手脚也有劲了,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儿。

“咳,没什么,”景帝掩饰道,“只是近来国事繁忙,身体有些不适。”

栗姬不应,以对待敌人般残酷的视线仔细瞧了瞧景帝,仿佛他是随时准备背叛革命的叛徒。

哼,叫你与刘嫖那帮狐媚子们厮混!活该!

“你瞧你瞧,怎么又是这张脸……”

栗姬“啪”地放下箸子:“你想看谁的脸?”

“这是哪儿的话?”景帝瞟了太子一眼,示意栗姬适可而止,妥协道:“脸别绷着了,气坏了算谁的?我的夫人,后宫之中,还有谁的恩宠胜过你的?”

栗姬还是不应,心里冷笑,视线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