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与凯旋而归的大军一同回来的还有张骞。

在后世,作为一个中国人没听说过张骞,就像一个欧洲人不知道哥伦布,那是要被笑话的。

而在公元前,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形容憔悴格外沉默的汉人,他随众位凯旋而归的将士走进长安城,别人满载欢声笑语,他背负的,却是失败。

张骞并不知道,当他拖着自己的影子回到汉朝,自己的名字将被载入光荣的历史。发现西域新大陆,走出丝绸之路等等功绩,会随着张骞这个名字,与日月争光,与天地同寿。

因为听说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有一个被匈奴单于扭下人头当酒虚的月氏国,张骞怀着一个伟大的外交梦想,踌躇满志地踏上出使西域的旅程。可如今匈奴都被打败了,他还没能走到西域,这如何不让他心灰意冷?

刘彻看到张骞依然很高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一时受挫在所难免。

他劝慰道:“子文(张骞的字)无需气馁,匈奴之患,非一朝一夕能够平定,日后还有你的用武之地。况且,被匈奴扣留耽误结盟,非你所愿,若不是关内侯奇袭龙城,机缘巧合救你出来,朕还不知你已经落难。”

当时骆驼队伍里的人不多,一个张骞,一个匈奴籍导游,一百号随从,山贼悍匪就能把他们拿下。况且,想通西域,就要从匈奴境内偷渡过去。一百多号汉人呐,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偷渡过境,除非匈奴人的眼全瞎了。

匈奴巡逻兵将张骞将给了军臣单于,这位草原头号抢劫分子,听说张骞越境往西,牙笑掉都快了,他毫不犹豫地将张骞一行人扣押,全部软禁。

这一年来,张骞老实本分地牧羊薅羊毛养羊崽等羊崽大了继续牧羊薅羊毛,匈奴人对他日渐放松警惕,他趁机摸清了从匈奴到西域的路线和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寻找逃跑的时机。

“如今我大汉与匈奴开战,若想到西域更是不可能了。”张骞心灰意懒。

“子文莫急,先看看这个。”刘彻将一份公文递给他。

张骞扫了几眼,讲的是巴蜀之地的战乱,没什么特别的……扫到邛国,张骞眼睛一亮,喉咙连连吞咽。

他所知的西域地图中,有个大夏国,据往来的商贩说,那里可以买到来自邛的竹杖和蜀国的布。

邛国,在递国书请求大汉朝包养前,鲜少为人所知。历史上仅有的记载,不过是秦朝时设置郡县,到汉朝建国时废除而已。

“条条大路通西域。”刘彻恬不知耻地盗版权,他说:“出使西域,并不一定非要经过匈奴不可。”

汉朝通西域,走北道,有匈奴,于是走蜀道。由蜀通西域诸国,路短且无寇,是汉朝朝廷打通外部世界开拓视野、大汉臣民游山玩水逃命跑路必备的绝佳捷径。

“陛下圣明。”张骞心悦诚服,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比他还心急的是灌夫,好不容易回到长安,满心想念的人却不在,领了圣旨,草草谢恩。

灌夫脾气暴躁,却不怎么会与人有隔夜仇,看不顺眼,上去揍一顿,出了气就是了,像越王勾践白天黑夜都记挂着要报仇,那多辛苦。

只是这一次,他决定要每天睡前都要提醒自己一遍,牢记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至理名言,绝对不能就这么算了!于此同时,他率领九哥的军队运走九哥的粮草拿着九哥的圣旨,凶猛地扑向西南。

这一去,就没回来。

不是所有出征的将士与恋人相约战后成婚结果肯定化作无定河边骨的那种没回来,而是乐不思蜀到了就不想走的那种没回来。

成都好啊,温暖湿润,气候宜人,川妹子又直爽又水嫩的有木有!

张骞没有在蜀地多待,而是等灌夫温柔地敲开夜郎国的大门,立刻抓住机会,开通西南夷的道路。郭舍人极力配合,征发巴、蜀、广汉的士卒,参加筑路的就有数万人,耗费的钱财用亿来计算。所以每次收到巴蜀方向的报告,刘彻都一脸菜色,削减宫内吃穿用度,甚至还动用了自己的小金库,去填万国来朝形象工程的无底洞。

穷了刘彻,富了西南夷族。

他们将家里不名一文的土特产运往长安,换走一车车金银珠宝丝绸茶叶,更别说今后有汉朝这个经得起日晒火炼雨打风吹的保护伞。

“筹划西南的确烧钱,但这钱烧对了。”

小司马难得给了刘彻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他以独具一格的史官慧眼,看到了张骞此次远行的价值。

既然大夏国中流通的一部分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