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运�闹厥映潭取�

素膳斋举国闻名,除了首屈一指的素膳席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种各样的皇室特供素菜。小坛莼菜是一种,马上要见到的“玉兰片”也是其中之一。

“这二十里堡啊,实际上就是一大片林海,常年出竹笋,但每个季节的笋却又有不同的特点。你在素膳斋跟着我爹学厨,想必也用到了几种笋制品,知道都是什么时候的笋吗?”去村里的路上,素然问阿篱。

“笋干是春笋晒的,酸笋是夏天的大头甜笋腌渍的,而用来炖汤的鲜笋是冬笋。。。。。。”阿篱在记忆里搜索了一遍,把他接触过的笋都报了一遍。

素然听了满意地点点头,“没错,四季里,数春笋和冬笋的味道好,但两者相比,冬笋鲜食的口感要更胜一筹。可春笋也有着冬笋所不及之处,那就是笋干。不管是春笋还是冬笋,自然的保鲜时间都不会超过十二个时辰,要延长保鲜时间,就要附加保鲜的工序和成本,再加上运费,实际上的获利算不得丰厚,不过是给素膳斋赚了名声而已。而笋干就不同了,加工工序不复杂不说,保存时间长,方便运送,做出来的菜口感也丝毫不逊色,这才是素膳斋真正的法宝。今天,我就带你去见识见识这临泽府赫赫有名的‘笋宴’。”

春分之日,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二十里堡的传统,是在这天举行盛大的“笋宴”,祭祀玄鸟雷神电母。

“笋宴”之上,百米长的供桌上会摆满临泽府内所有产笋村庄做出的“笋菜”,供桌最上首、祭祀台的下方,摆放的则是由当年的“菜王”所做的三盘贡菜。

二十里堡的里正姓石,是个四十开外的粗壮汉子,性格一看就很好。石里正家住在村东头,院子很大,收拾得很干净,院子里有四间正房,两侧还各有三间偏房,材料多是青石。一路走过来,阿篱看到二十里堡各家的房子差不多都是这样的。难怪人家说泽塘地区百姓生活富庶,看来还真是如此。

素然他们到的时候,石里正家的院子里已经聚集了二十几个强壮的农家汉子,每个人背上都背着个竹篾编成的篓子,手上拎着镐。

原来,还有三天就是“笋宴”了,可二十里堡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足以和去年相媲美的“菜王”,田里正已经带着村里最有经验的挖笋人在林里找寻了小半个月了,仍然毫无踪迹,急得他满嘴都是火泡。

眼下的情形,估计旁的事情田里正也没心思去顾。既然来了,总要出一份力。所以素然一行四人也带上工具和石里正一帮人一起奔林海去了。。

到了林头,大家三四个人一伙儿,分完了干粮之后就各自分头行动了。素然老刘和石里正一伙儿,阿篱沈青池则跟着石里正的小儿子石三郎,一个十五六岁的毛头小伙子,皮肤黝黑,性格憨厚,个头不高但是胜在壮实。

“三郎哥,‘菜王’是什么啊?”阿篱跟在石三郎后面好奇地问。

“‘菜王’就是又大又鲜嫩的春笋。去年的菜王足足有十二斤挂零呢,但是今年到现在,我们挖到的最大的笋,也不过九斤挂零,连十斤都没到。”石三郎越说越气弱,脑袋也无精打采地耷拉着。

“去年?这么说,去年的‘菜王’是你家挖到的喽?”阿篱从石三郎的语气里捕捉到潜在的信息。沈青池看了小狐狸一眼,心想,果然啊,只有碰上和吃的有关的事情,这家伙的脑筋才会动起来。

“那倒不是啦,‘笋宴’上,‘菜王’争夺是以村子为名的。跟你说哦,不仅是去年,之前二十五年,‘菜王’都是我们二十里堡出土的呢!”憨直的石三郎情绪转换得很快,提及光荣历史,黝黑的脸上都要发光了。

不过啊,往事再回首,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折腾了一整天,他们也没找到什么看得上眼的大笋。

从石里正家出来的时候,沈青池并没有背竹篓,刚进竹林不久,他就把阿篱的背到了自己身上,所以在竹林里走了一天,阿篱也没有感觉太累。

大家伙还是在竹林地头会合,碰头时的气氛算不上好,因为累了一天,还是没什么好结果。石里正坚持请素然四人来家里吃饭,素然还是婉言拒绝了。既要准备“笋宴”的事宜,还要带着人进林子挖笋,想必田家每个人都忙得团团转了,总不好这个时候再去给添麻烦。再说了,回自己的小院清清静静地吃个晚饭,可比去石里正家呼吸低气压舒服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节操日更奉上!

肚子饿了,但是这个时间又绝对不能吃东西,

所以只好去睡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