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3页)

☆、潘家园之行

北京潘家园位于北京三环路的东南角,自清末起又有“鬼市”之称。清末民初,当时国运衰落,许多达官显贵家道中落,便偷拿了家中的古玩站街变卖。毕竟这是件有失身份的事,只能选在凌晨三四点打着灯笼交易,这就是鬼市的由来。

在潘家园摆摊有些年头的老人说起还不胜唏嘘,“想当年,‘鬼市’上还脱手些来路不明的物件,因为都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大多只能贱价出售。‘鬼市出好货’的传闻也就传开了。” 现在虽然不需要躲躲藏藏、掩人耳目,但是凌晨四点开市的传统被延续了下来。

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玛瑙玉器、中外钱币、皮影脸谱、宗教信物、民族服饰、“□”遗物甚至生活用品,除了军火、毒品、人口,只要你能想到的有价值的物品纷纷在潘家园上架上摊。

如今的潘家园总称是潘家园旧货市场,已是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小有名气的淘宝地,当然有打眼被忽悠的也不在少数,一切都看你眼力。

徐维如今就走在这熙熙攘攘的潘家园淘宝街上,一路上各种古玩、仿品琳琅满目,真假难辨。

肩上背着只双肩包的徐维东看看、西走走,想找个看着靠谱点的商家脱手。卖石得来的那几亿早已被换成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现在的无界已经有了世外桃源的雏景,早不复当初的萧条,热闹非凡。

这是和玳瑁族长商量后才被点醒的,一样是收集物资为什么不就近大肆收购,等到回了家乡不说物种有没有现在的丰富单说数量也肯定比不上原产地的丰富。所以徐维在从青岛来北京的路上,走到哪就收到哪,随着无界物资的渐渐丰厚银行卡上的钱也渐渐告罄。

习惯了现代生活的徐维虽说已开始修真,生活中还是脱离不了各种现代电器的帮助,故而决定采购台太阳能的发电机等电力设施当然有电了就要有全套电器来配备。杂七杂八的算下来起码也要上千万,才有了今天的潘家园之行。

正当徐维站在街头左右为难时,身后响起招呼声和意图朝他肩膀落下的手,不动声色的让过,转回头一看吃了一惊,是贾仁?不,不是贾仁,是一个和贾仁长得很像的年轻人,眨眨眼决定先以不变应万变,看他有什么事。

“嘿,哥们。反应够快哈。”年轻人看到徐维的动作眼睛一亮,他当然不会以为是巧合,在这混的连这点眼力见都没有怎么死得都不知道。

徐维笑笑,他在这年轻人身上并没感到恶意,到是有种和贾仁差不多的感觉,想起贾仁提过的弟弟,有趣的看着年轻人,这世界还真是小或者说他和这两兄弟特别有缘?

“哥们,别介意。我没恶意,就是看你在这转半天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别看我这样,好歹在这也盘了个铺子,要是不介意,我们过去说话?”

“铺子?不会是叫贾铺吧?”徐维打趣的说道。

年轻人吃了一惊,上下打量了下徐维,狐疑的说道:“你认识我哥?我没听我哥说起过您啊。”

“嘿嘿……打过交道,你哥大概忘了吧,我叫徐维。”徐维先自报了家门。

“你就是徐维?”贾义这下是真吃惊了,这就是他哥说起过得财神爷啊。“嘿,兄弟。我们兄弟两和你可真是有缘啊,相隔千里都碰上了。走,去我店里说话。”说着热情的招呼徐维跟上。

徐维信步跟着贾义向前走去,没多久就到了一个店面前。看到店面徐维忍俊不住,哥哥开贾店,弟弟就开‘真铺’。看上去贾义混得好像不比贾仁差,单看眼前由两个店面打通合成的宽敞店铺就比贾仁那的一亩三分地好多了。

“徐哥,快进来啊。到了我这您随意,千万别客气,我哥可和我念叨您好几回了,说您是他福星呢。”贾义一边让店员倒茶一边自来熟的招呼着。

这两兄弟都不把自己当外人了,还真不愧是一家人。看着满屋琳琅满目的货架和各色工艺品,徐维心想着,这哥两真有意思,一个跑去广州倒石,一个在潘家园卖古董,倒腾的都是油水最肥的行业,还都干得不错,真不知道什么样的爹妈生的出这样的娃。

这边徐维还在打量,那边贾义又招呼上了,“徐哥,您这次来是有什么事吧?我看您转了半天也不像是来游玩的。如果有什么需要,您招呼声,小弟一定鞍前马后。”说着还意有所指的瞄了下徐维脚边的背包,两眼冒光的看着徐维。

这哥们不会把他当成散财童子了吧,徐维被贾义的星星眼看得有点冒黑线,也不知道贾仁怎么跟他说的。

“有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