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韩觇脑中混沌了,只能愣愣地看著这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这还是他所认识的那个虽顽劣狂傲却也温柔体贴的师兄吗?他半张开嘴,喉咙中紧得发不出半点音节。屋外,风声贯耳。

两天,又两天,再两天,师兄总说他明日就还。明日复明日,古简上的心法依旧晦涩深奥。物是死的,传得再神乎其神,终究增益有限,不过是个物件而已。

掌教的面容一日暗过一日,执掌刑律的长老提议,要彻查严办。师门之内,风声鹤唳。

他站在人群外听师兄们议论,也许再过两天,就要开始搜查弟子们的寝室,边边角角一概不曾放过。这其中既有他们的居所,自然也包括经阁。躲不过去的,无论如何,这件事总要有人做个交代。

抬起头,他茫然地寻找著师兄的身影。师兄就站在议论人群的正中央,高谈阔论,谈笑风生,浑然无事一般。只是自始至终,他都逃避著韩蝉的注视。

又忍了三天,他去找了师父。师父带他去找了掌教。房里站了一屋子人。掌教低头问他,香炉在哪儿?

韩觇有好一阵没有回过神来,脑海里空空的,鼻腔里似乎还残留夜里的异香。

「丢了。」他听自己说道。

谁都不信。於是挨个有人来问他,好言相劝的,厉声呵斥的,软硬兼施。

「丢了。」他一口咬定。其余便不再多说一字。

依终南律,贼盗者耻,与羞辱师门同罪,断一指,逐出师门。

那天,下过冬日最後一场雪,他软泥一般任由自己被拖出山门,扔在石阶之下。不顾一身碎雪,他挣扎著仰起头,回望那扇徐徐关上的大门最後一眼,须发皆白的掌教,眼角含泪的师父,目无下尘的金云子……独独让视线在师兄身上停留半分。

是师兄救了他,没有师兄就没他。韩觇告诉自己。

三年,他平平静静定居在终南山下的村落里。那一世,除了终南,他从未去过任何地方。有时,站在旧篱笆围就的小院里举目远眺,烟霞游走,峰峦叠聚,依旧那般熟悉又遥远。

师兄时常来看他。往昔他只知道师兄常常会偷溜下山,却不知道,师兄对山下的一切会如此熟稔。就连他落脚的屋子也是师兄替他找的。不过,後来,渐渐地,师兄就来得少了。不过每次来,师兄总会一如既往挨到他身边,揽他的肩,捏他的脸,跟他说话,逗他开心。

虽然被逐出师门,韩觇照旧茹素简居,天天练习著修行心法。师兄尽责地指点他,教他师父新授的课业。短暂的欢笑可以令他忘记很多事,比如,那只香炉在哪儿?比如,师兄你为什麽不问我这麽做的理由?比如,村民们对他的窃窃私语。

刚开始,人们把他当做投亲不成的异乡人。过了段日子,有终南弟子下山采办杂物,在路上遇见了他。於是,终南弃徒的身份大白於天下。原先热情亲切的村民就同他疏远了,慢慢不再往来。

「从前我就说他古怪,除了他那个师兄,对谁都不理不睬的。要不怎麽说,不叫的狗最会咬人呢,原来是窝藏了这样的心思。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修行人,我呸!一肚子污水祸心。我说过什麽?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还真说著了。他怎麽还好意思住在这儿?是我,早躲得远远的。」

两个穿著道袍的年轻道子一路嘀嘀咕咕,从村间的小道上走过。韩觇走在他们前头,听著他们不算小声的闲聊,如芒刺背。不自觉扯了扯衣袖,将右手盖住。

时间越久,心中的疑问越来越无法克制。他的脑海里总会蹦出那年冬夜,师兄在经阁里捧著竹简看得忘我的情形:「师兄,那套心法你练成了吗?」

侃侃而谈的师兄顿住了,脸上忽青忽白,掠过无数情绪。最後,他勉强笑道:「骗人的东西,我早就不练了。那时候,我也是鬼迷心窍。」

再往下,就该说到那只香炉了。师兄说不下去,视线东起西落,狼狈地躲避著他和他的右手。韩觇心头的滋味难以形容,牵强地咧开嘴,僵硬地回答道:「是吗?呵呵……那也好……呵呵……」

那以後,师兄就不来了。

倒是其他终南弟子一反常态地同他套起近乎来。下山路过村子,他们总会停下来,站在院边矮矮的篱笆墙外跟他打招呼。有一次,几个韩觇从未见过的小道童甚至乐呵呵地冲他叫「师兄」。

韩觇受宠若惊,当下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回答。

旁边熟知过往的师兄弟们也愣住了,拉起道童的手,催促著他们快走。

他们跟他寒暄时,每每有意无意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