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页)

年,这恐怕是远水不解近渴啊。其实,你没必要那么重视那个年报,实在不行在财务报表上做做文章就行啦。利用实物资产、股权置换的手法调节利润或者利用调节营业外收入或补贴收入都可以。”欧升达回答。

楚之洋不断地搓着双手,低着头说:“你的这些办法都是没办法的办法,我还是想参与一下你们这个项目。”

“你现在现金流充沛吗?”欧升达问。

“还可以。”

“要是这样,回头咱们商量一下,你重入股是不大可能,只能在我这边想办法。”欧升达道。

“你觉得跟廖冰旋合作有十足的把握吗?”楚之洋眼睛望着欧升达似乎想从他的细微表情里得到什么。

欧升达喝了一口服务员刚送上来的六安瓜片,稳重地说:“双方的合作还是以我为主的,她只是出地跑手续。在这件事上,我们各有所得,心照不宣,相互视对方为可以利用的工具。我们的合作说白了,就是她利用手里的资源跟我进行了某种置换,而在这种置换中,他们公司,我,包括她都有账算,怎么说都算是多赢吧。你也知道,廖冰旋这人无论是她个人,还是她老公,潜在实力都不容小觑。倘若通过这个项目促成了双方的强强联手,从此无论做点什么事,那还不所向披靡?”

“嗯,你这样有信心我就放心了。升达,我知道你现在也不缺什么钱,我入不入股都是无所谓的事,但这件事我还是想参与一下。说实在的,这些年你发展得这么好我都有点嫉妒了。”楚之洋笑眯眯地看着欧升达,眼睛充满期待。

欧升达拿起茶杯,跟他碰了一下,笑道:“只要你有兴趣,兄弟还有什么说的?只是你要有点风险意识。房地产利润高,可风险也大,假如到时候出了什么问题,你可别说我存心害你。”

听罢这话,楚之洋不由感慨道:“到底还是兄弟,你这不仅是雪中送炭,同时也是为之洋公司找到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啊。”

正说着,古梦柏和周惜雪走了进来,看到两个人他连声抱歉道:“欧董,楚总,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刚才陪几个上海人聊了聊。”

“你这里哪里人都有啊?”欧升达问。

“咱们这里最多的当然还是鹏城人、香港人,台湾人也不少,上海人不多,但很怪,总不合群。”

“你不就是上海人吗?你怎么这么合群?”楚之洋问。

古梦柏喝了口茶:“我嘛,就算是特殊的上海人吧。说起刚才那几个,我也有点烦,他们加入倶乐部也有一段时间了,可总喜欢搞小群体活动,像昨天欧董入会那样的事情他们从来不参加。”

“为什么?”楚之洋把一杯茶端给周惜雪,侧着身子问。

古梦柏直摇头:“怎么说呢,他们太精明了,而且精明得叫人没法跟他们接近。他们都是经济里手,外乡人很难从上海人口袋里掏出钱来。”

欧升达笑着问:“你这话好像只说了一部分。来,正好廖总还没到,你就以你这个上海人的眼光看评价下上海商人怎么样?”

古梦柏有些羞涩:“那岂不是要我自曝家丑?”

“当年我刚开始开拓国内市场的时候,上海是我的一个主战场。”楚之洋在一旁道,“在其他地方,对方知道我是来做生意的,都很热情。可是在上海,好像我带来的是讨饭碗,个个架子十足,等着我磕头做出乞求。每次做生意,上海人都死命地抠,抠得你无利可图。这种生意谁肯跟他们做?”

周惜雪问:“那么,你就放弃上海了?”

楚之洋道:“也不能说是放弃,只能说是战略重心作了调整。没两年,之洋产品凭着高超的科技含量、可信的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占领了全国市场,他们又主动找上门来。不过,我对他们也没客气,一点额外的优惠也没有,他们也接受了我的条件。他们的自傲自大我真的很反感,要不是没办法,我还真不愿意跟上海人做生意。”

“不过,我倒是觉得,你对上海人有偏见。”欧升达说。看楚之洋满脸疑问,他接着说,“作为中国现代商业的精英城市,上海商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商业手段之繁杂、经营思想之宽阔,令我惊叹啊。比如说,上海人做生意,只把经济利益作为唯一原则和目的,只考虑赚钱不赚钱,只要有钱赚,几个互不相识的人可以迅速组成一伙,而一旦经济利益目的达到或经济目的这个团体达不到,一伙人就迅速解体。这点,鹏城人做不到吧?”

古梦柏的微笑忽然变得灿烂:“谢谢欧董对上海人的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