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施久喝口茶,说:“师兄,容我提醒一下,你比我更早被抓。”

郑枚的嘴巴张了张,又合起来,幽幽叹口气:“我也不想啊,谁让上头要结案,我只能单枪匹马了,你也知道我运气一向不好,想当年……”

施久打断郑枚:“师兄,说正题,你还没回答我,你为什么会被抓,什么时候被抓的?”

郑枚觉得挺没意思地看了施久一眼,终于老老实实地回答:“昨天中午跟你分手后没多久就被抓了,被抓的原因很简单,我摸到这里来,被那群小鬼发现了。”

“师兄,你能从头说吗?”

“好吧好吧。”郑枚慢条斯理地道,“王宓来报拐骗案的那天,我与她在局里有过一面之缘,当时那件案子并不归我管,这是你也知道的。我那时跟她擦肩 而过,也就觉得这个人长得有点脸熟,但却并没有多加注意,一直到偶然发现同事在查你的资料,这才把这件案子揽下来。此后,我去拜访过她家几次,她和她的老 公伍卫东……”

“伍卫东?”施久诧异,“师兄,你说的是那个个头中等,剃着小平头的中年男人?”

“就是他。”郑枚回答,“他们夫妻俩在本市经营一家小服装店,收入中等,除了夫妻感情看起来并不太好外,乍一看,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而已。然而……”说到这里,郑枚顿了一顿,忽然转换话题道,“师弟,你知道前年A市破获的那起“泾园花庭”的案件吗?”

施久想了一想,记忆中确实有那么一件事。A市颇具知名度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在花钱打通了质检总局的机关后,又雇用了大批职业贩子,收买多家媒体, 以不实广告,对其名下一大片“豆腐渣”楼盘进行炒作后以“天价房”出售。这一事件因为该公司内部一名员工的突然死亡而被揪出,警方一路寻根究底,查出了这 个惊天事实!

“当时在‘泾园花庭’内部的暗帐中,警方查到有几套该公司在其他省市的豪华别墅,被以令人想象不到的价格,几乎是半买半送的划入了某个人名下。”

“莫非是王宓?”施久提问。

“这么说吧,房产证上写着那个人叫做周莲英。我退休的同事老张过去是负责这起案件的干警之一,他曾多次走访那几处房产所在地。据查周莲英是一名从 事泰国咖啡、茶叶、丝织品等进口贸易的商贩,常年在国内外跑生意,邻居反映一年中见不到她几次,对于‘泾园花庭’房产的问题,她自供是因为曾经在一次跨国 交易中偶然帮过‘泾园’老总一把,对方对其感恩,所以才以这种形式对其表示感谢。”

“有这么好的事,怎么没人送我几套房子?”

郑枚颇有深意地笑笑,道:“你听我说下去,事情不止到这里而已,之后还有更有意思的地方。”

周莲英这个人,在国内不是个有名气的实业家,但在慈善圈子里却有着‘乐善好施’的名声。根据一些数据显示,在超过五年的时间里,她以个人名义向全 国多家孤儿院、偏僻山区的小学捐赠了超过七百万的金钱与日用品,有些地方的百姓感恩戴德,甚至为她供上了长生牌位,以求其健康长寿。”

“那可真是厉害了,这样的人物,怎么没有新闻节目采访她一把?”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郑枚道,“周莲英这个人处事相当低调,每次捐款虽然会亲自到场,但从不允许媒体进行曝光。在五年的时间里,她一面捐款,一面进行着另一项‘慈善事业’。”

“她以各种名目,在各家孤儿院领养了超过二十名的十岁以下幼童,甚至是婴儿。她声称,媒体的曝光将会对这些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拒绝了全部媒体 的采访要求,甚至连纸媒采访也一概拒绝。一开始,事情都显得很正常,孤儿院的负责人会定期前去拜访周莲英,了解被领养儿童的生活情况,即确认是否存在虐 待、猥亵儿童等犯罪行为的存在,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负责人却不再能见到那些儿童。周莲英方面给出的回答是,那些孩童已经分批被她送出国念书,接受更好 的教育。”

“出于对周莲英的信赖,孤儿院方面并没有对此产生疑心,加之,不定期会有以那些孩童名义邮寄的来自国外的明信片送到孤儿院,渐渐地也不再有人问及此事,而那些孩童是否真地在国外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也无人知情。

老张当时对此事颇有些疑心,奈何‘泾园花庭’的案件与周莲英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无法对其就此事进行调查取证。本以为再等等,还会有机会,然 而也就是在前年,‘泾园花庭’案件结案后不久,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