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师傅师傅,到底什么是‘过年’嘛?好玩吗?好吃?这东西我觉得好熟。”他晃着腿儿,在耳边催促。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当十二个月满,旧岁便尽新春复始,这时候各处人们会祝庆丰收、祭颂酬神,还有贴桃符,下五辛盘,吃饴糖,喝屠苏酒等习俗,欢欢喜喜喧闹半个月才休止,此为‘过年’。”

“哇!很好玩的样子!”毛头小子开始在背上乱蹭,“怎么怎么我一直没见师傅过年的?!”

我微微一怔,才摇头道,“我已隐于深山,隔世清净。”

“哦……”

小孩儿似懂非懂,似乎有一丝失落,脑袋枕在我肩上,“那……什么叫祭颂?五辛盘呢?有糖好吃么?那帮人的箱子和麻袋好多好大,里面红红绿绿的又是什么?他们什么时候会再来?还有还有,什么叫‘鞭炮’?他们问我要不要……”

小子叽哩哇啦一通,然后热切地等待答案。我却沉默着。

枫儿,这百年民风我当是知晓,却从未曾经历过,又如何与你分享呢。

一步一印,我默然前行,竟感觉背上忽然渐渐沉重。

走过一道山坳,快到屋舍。

“糖……好吃……”颈侧传来他沉沉的呢喃,居然倦得睡着了。

我暗下叹息一声。自从这小子身体好转之后,手脚灵了,胆子也跟着大了,开始通山奔跑,好奇世事。亦是,终究要长大的,再隔世深居,也有权利和必要感知这个天地,的确不能再让他这样下去了。

他的命虽是自己强行留下,但到底,此人本非池中物。

******

翌日午后,停了雪。茫茫荆山,银装素裹。

此刻枫儿在山上练剑,屋内只我一人。仰望青空,思量了许久,终于做出决定:下山。

到山下买些书辞典籍,好让这孩子识字学文,还有了解那个世界——那个本该他所属于的地方。

这是第一次出山。足下踏着皑皑白雪,心头忐忑不安。

「我断不会离开此山。」

今日却食言了。自生以来,便一直职守于此,无处可往。唯叹天命无奈,何以既逃离不了此世,却又无法入世呢。

……

尽目浮华穿身过,两袖不沾人间香。

越过城门,渡入人海。皇城盛都果然热闹非凡,满眼长街楼阁,四处车马熙攘,与那日日寡幽的山野真是判若天地。久置其中,当不知会否乱了自我。

走到桥头,才察觉两旁行人一路在对自己指点耳语,正值不解,前方又有两簪花少女看过来,娇娇羞羞,一步三回,笑着不舍走开。我四下顾望,见着路旁有个摆摊的老妇。

“老妈妈,这里何处有文堂雅斋?”

老妈妈抬头见我,顿时满脸笑开了花,“这位公子初来呐?不难找,不难找,过了桥,顺大街直走就是‘博雅堂’!呵呵呵呵……”

我躬身道谢,才看到老妇卖的是糖果糕点。

想到那人,不忍笑了出来,遂向老妇递出几文碎钱。

“老妈妈,要块饴糖。”

那老妈妈当即又喜得笑不合拢。

……

繁华闹市于前,却没闲心游逛,在雅斋挑了几本书典,便径直往城门返去。

这座厚重磅礴的城楼,写尽百年荣衰,风尘仆仆。每走过去的人,都会感受到一份历史的压抑与敬仰。

穿越城门,有风,撩衣起,我蓦然驻足,回首东眺。

金宫帝殿,隐隐霞光,正遥卧于眼前。站在此处,亦能感受到扑脸而来的帝皇紫气。

是,只要荆山安定,这代皇朝便可气运绵长,国泰民康。

虽我不得入世,但终归因它而生,又何以生怨。

天定,我命。

作者有话要说:第四回:山之巅

☆、第四回:山之巅

回到荆山,经日薄西天。银装素裹的林野,已披上一层妩媚金光。

这时辰,枫儿快该练完剑下山,手中这包甜糖,正好做他犒劳。想到那家伙傻呵可的大笑脸,亦不忍笑了出来。

穿过前院,抬手推开大门,居然发现那小子早在屋内,倒因我突然出现而吓了一跳。未待我发话,他就簌簌扒下原本捋起的衣裤,兴冲冲奔过来:

“师傅!师傅!枫儿今天可厉害了!”

那副一瘸一跳、还手舞足蹈的模样实为好笑。

我望着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