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艘恢痔厥獾纳�簟U庵稚�簦�撬�撬�枰�摹! �

宋代的词学发达了,应该虔诚地感谢柳永,晋代的狂狷之美到了宋代居然成为了连皇帝都为之捧场的思想境界,这不得不说皇帝的高明和聪明,这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呵!他拥有最小的统一版图,却拥有最多的诗词书画大师。

小家出碧玉,愈是小,愈能体现一种精致,在柳永的声音之后,全国上下一大片都是软绵绵的声音,汴京城的歌妓们贝齿轻启,玉手慢弹,就是在那样一个暖玉温香的环境里,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阶段,整个汴京城〃半壁高楼闻柳词,十里一片软曲音〃。

这不能怪柳永,因为在舒坦的社会里,谁也不能强迫人们紧张,既然大家都这般休闲,那就这般休闲吧。

这一休闲,就是九百年。诗词歌舞琴棋书画都发达了,整个儿封建社会就陷入了这样一个优雅的环境里,从词学到美学,再到人生观,彷佛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一样,哗啦啦地全倒了,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这声音,让人产生出许多愁绪来。

说到愁绪,还是落到柳永身上,还是那条湿漉漉的道路,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历史事实。

柳永是失败的,但又是成功的,在任何一个时代,像柳永这样的文人是不会受到重视的,也是不会获得任何既得利益的。按照大宋律法,作为一名流犯的后代,他没有资格做到三品官以上的职务的,在辞去屯田员外郎职务之后,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里,多了一个白袍的影子,整日喝着桂花酒,说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疯话,就是这样的时代,才会产生这样的人物。

更有戏剧性的是,正是追封〃白衣卿相〃的仁宗皇帝,在一次进士头衔的授予中,将入围的柳永剔除在外,理由是〃浮艳虚华〃。这个结语对于柳永来说似乎有些不公正,但是皇帝金口玉言,一说出来就不能更正,这四个字,葬送了柳永一生的官运,却造就了一代词宗。

在开封的街头,柳永淋着大雨,口里高喊着别人听不懂的词句,那种纵情,那种恣意,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高傲和通达,造就了一首千古绝唱: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好一个白衣卿相,人世间的豁达,开阔,全部都在里面了,谁也不能不说这是千古传唱的经典,福建人柳永造就了一个时代,他用福建人特有的精明和睿智在为自己寻求文化的坐标,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那就中间吧。

中间不错,就是中间,才有了那一首首欲罢还休的词。他就是这种性格,简单,但是睿智,放荡不羁,但又思维缜密。他的每一首词,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和时间的考验,即使在一千年后的梁实秋读到他的词,都禁不住高喊〃古今风流第一人〃。

BOOK。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46节:一代词宗(3)

那濡湿的道路,恰逢的梅雨季节,踩在滑滑的地面上,什么感觉也没有,可是就是心胸畅达,就是舒坦,因为那地面是历史的见证,从柳永之后,朱熹、王夫之、林则徐都走过,留下的,是一声长叹,带走的,是一片孤高。

而中国文化正需要这种孤高,只有这种孤高,才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

那是一条比较短的道路,从一个美术馆进去,叫做武夷宫,是宋代的建筑,可惜设计者不懂宋代建筑的格局,不管怎么看都像是明清的建筑。

没见过古建筑的人,看见明清灰墙都会兴奋不已,看惯了古建筑的人,看见这种有些做作的东西就很不能适应,但是好在知道前面有一个柳永纪念馆,就在那个纪念馆里,柳永曾小住过一段时间。

1027年,柳永从舟山回了武夷山,他是被作为昌国州晓峰盐场大使这个职务派回的,这个职务在历史上似乎不可考,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相当于一个盐场的经理,不是国家的正式行政职务。正是在这一任职期间,柳永留有一诗一词。这为舟山海洋历史文化添上了浓厚的一笔。诗名《煮海歌》,是柳永为数不多的诗中最有名的一首。词便是《留客住》,是一首慢词,内容是描写舟山风光与抒写旅中情怀: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