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1/4页)

马拉城内,而且伪作外地村民,住了好些天。

不过,俞伟超也不是专业的情报人员,得到的多是些公开的信息,尽管如此,也有助于帮助陈易做出基本的判断。

至少他们现在知道,马拉城是附近100公里内的第一大城,而另外两座城市与之相仿,都施行着城邦制度,如同古典时代的希腊。

在俞伟超的述说中,马拉城有两怪。

其一,无论是农民还是牧民,或者是猎户们,都难以提供大量的粮食到马拉城,但城内的居民数量并不少,至少在5万户,30万人以上。这是相当庞大的人口基数了,却不知他们如何维持基本的生活。

其二、马拉城等城市崇尚战争,年幼的孩子就进入长屋中过集体生活,进行训练,并在成年后到遥远的地方参加战争。往往是针对另一个联盟的城邦。这也是城市居民需要负担的最主要的事务。可是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他们进行的战争对马拉城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乍看起来如同是纯粹的付出,这是讲究能量守恒时代的科学家,所不能理解的。

陈易没有时间想太多,一座颇具古代风范的城市,渐渐映入他的眼帘。

俞伟超用刷爆了信用卡的女友的口吻,开心的道:“水寨三面砌石墙,5米高,2米宽全部由畜力和人力完成,城墙长700米,东西宽200米,历时仅三个月。另外还在建碉楼,待一切完成后,还要在外围建地堡……”

……

第二百四十章 西大陆骑士团

全长1100米的石墙听起来简单,可实际上,它等于用掉了11000立方米的石材,从而将马拉城附近的石材一扫而光,上石村甚至搬来了60户人,就住在水寨边上,方便每日工作。

除了石墙之外,包铁的厚重木门也是花钱的大项。考虑到从地球直接进口钢铁并不方便,而且陈易长时间未出现,俞伟超就大方的用衣服、剪刀等日用品换取有杂质的粗铁,然后自己使人锤炼,制作成包门的材料。这个过程同样是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为了锻造粗铁就要打造铁匠炉,为了达到足够的炉温,就要制作焦炭和鼓风机,为了制作鼓风机,就要改善制皮方法……

幸亏俞伟超上学时间读书扎实,有什么问题,至少能从带过来的电脑上寻求具体答案,否则实地的操作尝试,重新发明创造是会死人的。复制也不是那么简单,中国的山寨事业进行了这么多年,依旧只是山寨水平,得其形而不得其心,亦在于此。

俞伟超是不会具体的阐述这些困难的,那会显的他太没有本事。相对于自己的位置,他有意无意的道:“城中的现金或者货物的存量,从来没有超过1万贝的,大概就是中国古代的10两银子吧。”

同现代人交流就是方便。陈易点点头表示理解,却从衣兜里翻出那蜒螺贝,道:“你说的贝,是这种贝吗?”

俞伟超果然也是见过大钱的人。,一惊道:“当然不是,这是……蜒螺贝吧,它一个就值1万贝。”陈易却略表不满的道:“你知道它是什么材质的吗?”

“黄金?”俞伟超将之拿在手上颠了颠,道:“您不会是想把它带回去吧?1万贝的东西可不少呢,至少得好几千块钱的东西,这块贝壳就算有半斤重,那也就是几万多的东西,不值当。”

他现在还看不起数倍利润的生意了。

陈易心想,学文的理论家,果然不是纯粹的科学家,学过数学也白搭。他嗤了一声,摇头答道:“不是黄金。”

“不是?”

“当然不是。”陈易肯定的道:“比重和黄金不同,肯定是什么稀有金属,我回去后检测一下。”

虽然没有直斥其非,但俞伟超也感觉到了什么,连忙道:“我回去后也注意这些信息。”

他说着讪笑道:“还觉得组织上不要赚钱呢。其实集中物资,建设一个殖民桥头堡,还是很重要的。”

俞伟超相当理解陈易的想法,两三句就让他没了脾气。

陈易无奈道:“现在只是是不用赚小钱了。”

说了蜒螺贝的事,他顺便说了昨天谈妥的1000只刀剑的交易,道:“物资我都带着,安全方面,你要多多考虑。”

“我们在船上交易。”俞伟超很有想法,道:“本地船运不发达,而且听说水中有怪兽,所以十吨二十吨的摆渡船,就算是大船了,我们在船上交易之后,各走一方,就算有趁火打劫的,也不敢在船上动手。”

“不敢?”

“10吨小船脆的很,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